包厢变成专家对喷现场!
诡异的专家对喷名场面,全是出自《永乐大典真假之争》。粉丝们看得情绪激动,瞧热闹不嫌事大。
看得真爽,刺激!
萧白挤进人群,打开“永乐大典”的牛皮封面一看。
他发出疑惑的“咦”?
“这不是我的8册。”
这8册,墨迹又干又旧,压根不是他昨夜手抄做的8册摹本!
也就是说。
这8侧《永乐大典》,既不是他从曼哈顿带回来的真品,也不是他抄的摹本,而是……很陌生的8册书。
他奇怪的语调,让所有鉴定师们安静下来,同时奇怪喊道。
“不是你的藏品?”
文物局首席章老者,是在曼哈顿见过萧白的8册《永乐大典》,亲自见证他剪开羊皮卷轴。
文物局首席眉头紧锁,走过来稍微翻阅两下,下了结论。
“确实不是曼哈顿出现的8册《永乐大典》。”
“这8册,和曼哈顿出现的8册,虽然同为工艺,农艺篇,但内容不同。”
空气安静。
包厢内气氛凝固住。
所有专家你看我,我看你。他们无比信任首席章老者的话。章首席对鉴古文字过目不忘,能背诵所有见过的古文字内容。
章首席说不是,那绝对不是。
只是,《永乐大典》的8册真品,在哪里?
所有鉴定师,都会萧白投来可怜的眼神。
“萧小友,你的藏品,怕是被人调包了。你回忆一下,走海关的时候,或者有没有碰见什么人,借阅古籍?”
文物局专家,都是收藏界行内人。
他们听说,行内会有一种很龌龊的手法,来以假换真。假装借阅,或者借看,在神不知鬼不觉间,将真品换成假货。然后私藏真品拿去黑市里洗白,卖了换大钱。
这也叫洗白销赃。
个别博物馆的藏品,会被内部管理层通过这样的方法,辗转送去黑市委托拍卖,以假换真。然后做一单,辞职出国,也能一辈子享尽荣华富。
萧白,就碰上这样的事!
文物局专家们纷纷安慰萧白。
“太可怜了小伙子。”
“真替你难过。”
“别丧气,别气馁,这不是你的错。”
就连文物局程院长,都假模假样地加入安慰萧白的人中。
萧白眼皮一跳,内心冷笑。
调包?
这位程院长是第一个从爹妈手里拿到古籍的人,要说调包,只有他能做到!
演?
还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