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请示打地盘,你哪道菜都甭想赶上。”
……
两日后,贾林从建康回来,跟着一起过来的是杨二郎和黄裳。
建康和临安形势已经趋于稳定,大量产业被陈亮收割,石头记更是横扫了两浙路海量的财富。
陈亮决定战线西移,经略江南东路,巩固建康防务。
而庐州就是江南东路最重要的城市,不知不觉间,宋廷最富庶地区的控制权已归梁峰。
在巢湖边,有一座小山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毫不起眼,整座山包像是被一片翠绿的海洋所淹没,漫山遍野都种满了翠竹。
翠竹修长而挺拔,竹竿一节一节地向上生长,每一片竹叶都像是一把精致的小剑,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在这幽静之处,成林的翠竹间隐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上山路,沿着山路缓缓向上,脚下的路十分好走,坡度并不高,走起来轻松惬意。
路基是由鹅卵石铺就而成的,鹅卵石大小均匀,圆润光滑,排列得非常规整,仿佛是经过精心设计一般。
众人一路前行,大约走了一炷香的时间,贾氏兄弟带着俞世昌等人,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一座别苑。
眼前的别苑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一进入其中,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假山。
有的假山像是一只蹲伏的巨兽,威严而庄重;
有的则像是一位仙人在侧卧,悠然自得。
假山之间,有潺潺的流水缓缓淌过,流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银光。
一座小巧玲珑的小桥横跨在流水之上,桥身是用竹子搭建而成的,走在桥上,还能听到轻微的嘎吱声。
不远处,还有一架风车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转动,风车的叶片像是张开的翅膀,不停地旋转着,给这片宁静的别苑增添了一份灵动的气息。
十几间竹屋错落有致地并立在一起,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充满了诗意。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简朴而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一股悠久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亲切而自然,古老之中又透着一种柔美。
岁月在竹墙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被雨水湿润后的竹墙,表面变得滑腻至极,仿佛是被岁月打磨得圆润了起来。
很明显,这是一座年代很久远的老宅。
屋前有一扇精巧的竹门,竹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竹子的纹理清晰可见,门的边缘还被精心打磨过,泛着淡淡的光泽。
俞世昌不由自主地上前,轻轻推开了竹门,那一瞬间,仿佛是推开了通往沉睡的江南。
竹林中传来此起彼伏的读书声,那是好多孩童在一间竹屋中诵读《论语》。
孩童们稚嫩的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他们摇头晃脑地诵读着,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而在另一侧,则有几个年轻人正沉浸在写生之中,他们手持画笔,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美景,眼中满是对这片景色的热爱。
女人们在小溪边浣洗衣物,溪水在她们的手下泛起层层涟漪,一边洗衣,一边低声交谈着,欢声笑语回荡在这片宁静的竹林中。
安祥、恬静,似乎时间被定格般,没有纷争,没有烦恼。
如果没有读书声,俞世昌真觉得自己进入了梦境。
贾林快速进屋,不久,一位花甲老夫子走了出来,俞世昌上前一步行书生礼:“晚辈俞世昌给老先生请安!”
老夫子连忙摆手:“老朽贾伟,枉活六十有二,不及国公爷一载春秋,惭愧,惭愧。”
俞世昌回道:“承蒙家主嘱托,拜请老先生为黎民百姓,为天下苍生,抗金护国,护佑华夏!”
贾伟恭敬回礼:“老朽不才,甘为国公爷驱使。
只是幼子贾涉今年二十有三,自幼慷慨大志,不知道能不能跟在先生身边,增强历练。
老朽平生足矣,愿倾力协助先生组建义军,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