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不出来就算了,叶流西不在乎,不就是几个字嘛。
棺材半脱半歪,不方便开棺,昌东招呼肥唐:“帮我搬一下。”
认不出篆字,肥唐觉得自己价值大跌,如同股票k线,随时等待机会抬头,所以搬得分外卖力,连额头上都青筋暴起——
只是搬着搬着,忽然觉得不对劲。
天暗了。
不是黑,是暗,半天上云头翻滚,都被染成了老姜黄的沙色。
肥唐双腿发颤,想起自己上车前的承诺,吞咽了口唾沫强行稳住。
倒是丁柳,咯咯笑着跑过来,说:“我操,牛逼啊。”
她拿出手机拍视频,又转回来自拍,对着镜头说:“没见过吧。”
如果有网络,她怕是会直播。
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吗?肥唐又是嫉妒又是自惭形秽,用力撑了下棺材角。
昌东抬头看天,说了句:“看来任何时候,它们都不喜欢这棺材被打开。”
叶流西将袖口挽了挽:“放下,我来吧。”
她走到近前,手攀上棺沿,深吁了口气,猛然掀开。
应该没大的异样,肥唐看到,她只是皱了下眉头。
他抢在前头飞奔过去,只低头看一眼,马上大吼:“明!明朝!”
绝对不会错,他昨晚还在看《民间服饰》呢。
他指给大家看:“看见没,网巾,明代成年男人用来约发的;直身衣,跟道袍似的;还有这个,穿的皮札子,绝对的!”
其实不用他强调,没人想过怀疑。
叶流西只觉得好笑:“这是唐宋元明清都要来一遍吗?”
丁柳给棺内拍了张照,预备着回去给柳七看:“我干爹说,你们上次开了唐棺,这次又是明朝的吗?怎么连点陪葬的东西都没有?”
昌东说:“我们叫它皮影棺,只是顺口,这不是棺材,只是像而已。”
他低头翻检了一下皮影人的数量,又是九个,除了服饰装扮,和那个唐棺,并没有太大不同。
昌东盖上棺盖:“那个神棍说,鬼驼队的故事,传了几百年,看来还不确切——也许自汉之后,各个朝代都有,或者说,玉门关内外,一直留有一条道,互通有无。”
一列驼队,九个人,看似不少,但转念一想,前后两千余年,关内关外,如果真的两个世界,这驼队,不啻于一根悬丝,一脉弱流,哪怕前仆后继,又能输送多少东西?
他把叶流西叫到一边:“记不记得你的那个照相机?”
记得,海鸥牌,八十年代通用,现在已经是老古董。
“我们用的东西,更新换代快,几年前还用摁键的手机,现在差不多都是触屏智能,一是有这个需要,二是物资水平极大丰富,可以满足这需要。但是关内如果真的有人、不产物资、大部分依赖补给的话,情形会不同。”
物资贫瘠的年代,什么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碗砸碎了都舍不得扔,要找箍碗匠钻眼、钉铁扒,油泥抹平了裂缝之后,又能稳稳当当舀水盛汤。
叶流西说:“你觉得关内有人?”
昌东回答:“不止有人,是有个世界。”
不是很太平,有点乱,法纪不行,也许弱肉强食。
物资匮乏,推开一户人家的门,可能会有时代的错乱感:老式明清的雕花床上,贴本世纪金曲歌手的海报,50年代的搪瓷茶缸边,摆80年代的老相机。
那条驼道,是吸附在关外社会身上的细血管,一点点带进关外的变迁,只是这变迁无法普及,把关内世界渗透得扭曲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