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一个知青在大兴安岭打猎的短篇 > 第481章 亮子结婚二(第1页)

第481章 亮子结婚二(第1页)

尤其红旗林场董厂长来了以后,仿佛是一块大肥肉落在了狼群中,甭管大鱼小虾米都往跟前凑。

张初一不得已,把董厂长让进了李二驴的新房,让大哥张树轩和姐夫苏永旺亲自作陪,还有段老爷子,这一方面能显示出隆重些,另一方面,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留给自己亲戚了。

蒋金凤不愧是村长家的千金宝贝疙瘩,落落大方招呼人是滴水不漏,一身短小修身的红棉袄,没有农独女那样不开眯眼,怯场。

反而是英姿飒爽,招呼起来游刃有余,吴小亮在她面前有时候跟个小媳妇一样。

石门公社赵书记见挤不到董厂长跟前,反而往张初一跟前凑了上去。

“初一,咱平时按照你的要求对小周丫头不薄吧?饲养员多少人盯着的位置我让给她,这丫头走的时候一声不吭,就让别人拿过来一个什么函。哎!

你说说咱热脸贴了冷屁股,还想着光两年把她调出牛棚了。”

这些事都说完了,咱们说当时我最在乎的也是这场婚礼,最重视的就是酒席,当年在东北办喜事,这个菜必须是双数,一般都得是两位数,要不就10道菜,要不就12道菜,没有上8道菜的,一个大桌子上8道菜有点寒酸,排面不是很亮,一般情况下那一桌子菜是12道,这里边那是非常有讲究的,四道凉菜,四道热菜。

咱们一个一个聊,先说那4个凉菜,首先第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自家晾的皮冻,这个摆盘也非常有讲究,盘子周围摆了一圈皮冻,中间给露出一部分,放上一把油炸花生米,您就看这道菜长得像一朵花一样,第二道菜就是自家做的香肠,香肠和皮冻的摆放是一模一样的,周围摆一圈香肠,中间还放一把花生米,第三道凉菜是个熏酱拼盘,里面有猪头肉,有猪耳朵,还有猪蹄儿,把这几样混在一个盘里,这都是下酒菜,第四道凉菜就是一道素菜,一般情况下就跟五彩大拉皮差不多,当年的做菜也没那么讲究,能找到什么就放什么,一般都是什么黄瓜花生米,粉条子,胡萝卜,一把香菜,我跟你讲这道菜是这一桌酒席里,唯一的一道素菜,这个菜就是你吃的太油腻了,拿这个菜解解腻。

然后咱们再说那4道热菜,这4道热菜也有讲究,叫两挂浆,两溜炒,两个溜炒就是溜肉段溜肥肠,两个挂浆就是糖醋排骨和红烧肉,您就看看这4道菜硬不硬,当年在八九十年代,这4道菜绝对是硬菜,那是又下酒,4个热菜完了还剩着就是4个大件,这4个大件,那是结婚席上必不可少的4道菜,第一道菜就是四喜丸子,第二道菜红烧肘子,第三道菜就是红烧鲤鱼,第四道菜是一只整只的鸡,有扒鸡,也有熏鸡,有鱼有鸡,这叫吉庆有余,四喜丸子,这叫喜事连连,圆圆满满,红烧肘子,肘子代表发财,猪肉是一道肉菜,那叫有财,肉菜通有财,这4道菜那是婚宴上的4大件,也是4个最硬的菜,但是这只是标配,还有高配。

婚宴上有几桌坐的是娘家客,娘家前这几桌那是最尊贵的客人,必须尊重,必须重视,所以这几桌娘家客桌上,又多了4道菜,这4道菜是两道凉菜,两道热菜,第一道菜就是血肠,自己家杀猪灌的血肠,做完之后蒸出来直接蘸酱油蘸酱吃,第二道菜就是干豆腐卷的肉馅,又是蒸又是炸,这个菜我当年特别喜欢,后来20多年没吃到这道菜了,有的时候虽然在市场里有卖的,但是一吃起来,根本就不是当年在东北农村吃的味道,一个灌血肠,一个干豆腐肉卷,这两道菜基本上已经绝迹江湖了,现在你去杀猪菜馆吃灌血肠,血到底是什么血都存疑,还有干豆腐卷肉卷,现在市场上卖的干豆腐卷肉卷,就是纯肉和干豆腐,但是当年东北农村的干豆腐卷肉卷,里边花样是真不少,我记得有粉条,还有各种的蔬菜,花样挺多,反正今天是吃不到了,两道热菜,一道是小鸡炖蘑菇,这道小鸡炖蘑菇里边就带着粉条,还有一道菜就是扣肉,然后我们再说一说这些坐席的,坐席的是同辈的坐一桌,大人和大人坐一桌,小孩和小孩坐一桌,一辈的人坐在一桌,男的坐一桌,妇女们坐一桌,能喝的坐一桌,不能喝的坐一桌,如果什么人都往一桌凑,这一桌就太尴尬了,有喝白酒的,有喝啤酒的,还有喝甜水的,你说这帮人坐在一桌喝酒尴不尴尬,所以那就必须得喝白的,所以吃这种荤席就得喝,白酒的坐一桌,喝啤酒的坐一桌,喝甜水的坐一桌,能喝酒的妇女坐一桌,不能喝酒只能扒了菜的妇女坐一桌,这个事就得你自己找桌坐。大家都住在一个屯子里,都有眉眼高低,谁能喝谁不能喝,你心里都有谱,所以你不能喝酒,就别往喝白酒的那一桌凑,你要是硬往上凑,你这就是自讨苦吃。

当年办这种酒席,那是酒管够菜可劲造,结婚的头两天,东家最少得杀两口300多斤的猪,家里的鸡几十只,它全得宰个遍,在农村杀猪,除了过年,那就是娶媳妇,杀鸡就是招待贵客,如果你去了农村,这家人在晚饭的时候给你杀了只鸡,这就代表你是他们家的贵客,真把你当客了,所以你不能不把这个事儿当回事儿,这叫规矩,结婚办酒席那天,院里最少得支上4口大灶,放一个22印的大锅,就是20个人吃饭的大锅,一口锅倒油,用来炸肉炸丸子,像四喜丸子溜肉段,这都是过油的菜,另一口锅炒菜,溜肉段溜肥肠,这都得下锅炒,另一口锅就是炖菜,什么糖醋排骨,红烧肉都得炖,另一口锅就是做炖菜,什么小鸡炖蘑菇,红烧肉,杀猪菜,这都是炖菜,还得备上一口大锅焖米饭,你不能没主食,孩子和不喝酒的妇女他们得吃饭,全村都来你家吃饭,你们家的碟子碗盆,那都是管邻居借的,谁家能有这么多餐具,但是筷子你得买新的,现在好办了,都有方便筷子,当年就得买新筷子,而且桌子板凳也是向邻居借的,咱们再说说办酒席那些干活的人,这些人都是哪来的,除了自己家的,实在亲戚帮着忙里忙外,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过来捞忙的,捞忙的捞就是提手旁加一个劳动的劳,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在农村你的邻居绝对不白给,真要有什么事比亲戚都给力,关键时候你的邻居是真能顶上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捞忙的人是邻居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都过来帮忙,这个捞忙的人里边有一个是管事的,他叫捞头忙,这位叫捞头忙的人在这个村里,多少都有点地位,村里的人大部分人都服他,这个捞头忙,按照今天的意思,就有点主持人和司仪的意思,这个捞头忙是这场婚礼的总指挥,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不论你是捞忙的还是东家,还是这家的实在亲戚,他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这场喜事能不能办好,办得露不露脸,能不能办明白,全看这个捞头忙了,这个捞头忙是这场婚礼最忙碌的人,那真是比世界杯得冠球队的主教练,还费心还劳神。

咱们再说说这些捞忙的人都有谁,婚礼前两天杀猪的,这个就是捞忙的,然后婚礼的大师傅就是炒菜做饭的,最少得有两个人,一般都得3~4个,要不然忙不过来,还有端盘子的小伙子,这个都是邻居家的二大小子,一个大木托盘上面最少能摆6道菜,有的时候那是碟子摞碟子,没一点力气,这个活真干不了,所以端菜的一般都是大小伙子和半大小伙子,然后这些捞忙的是各管一摊,有洗菜的,有做饭的,有看锅的,有刷盘子的,有刷碗的,有切墩的,有烧火的,反正是各管一摊,无论前面怎么忙,他们都是有条不紊,但是这些捞忙的都是无偿过来劳动的,这些捞忙的都是过来帮忙的,纯属义务劳动,一分钱不要,这个事要放在今天,你想都不敢想。

今天咱们住在城里,我对面的邻居一块都住了10年,去年他把房子卖了,搬到南方工作去了,一起住了10年的邻居,他姓什么我都不知道,这要是我结婚,请他们一家子过来帮忙,你说这是不是我想瞎了心了,或者我脑子进水了,我连这个口都张不开,但是在过去的东北农村,只要你们家办喜事,对面邻居知道了,他们会主动过来给你帮忙,这个就是20多年前那种淳朴的邻里关系。

这种事在农村根本就不叫事儿,我帮你你帮我相互扶持,一路走到今天,当年在农村谁家办红白喜事都是这样,这一家的小子管邻居家不是叫叔叔,就叫大爷,不是叫婶子就叫大娘,邻居和亲戚没有什么区别,正席也就是办事当天人来的是最多的,当年那个人是一悠一悠的来,这一悠吃完了,捞忙的赶紧撤桌子,然后做好的饭菜又重新端上桌子,就这样下一悠接着吃,这个就叫流水席,娘家客必须做第一悠,这是规矩,前面有几张桌子坐的是娘家客,其余的人谁也不能坐,有不懂事的就坐在娘家客桌子上了,今天办喜事,东家不能说什么,但是这些捞忙的,直接就把这小子给撵走,这些捞忙的可不惯毛病,他们可是不惯孩子的主,东家因为办喜事不好说什么,这些捞忙的就扮演黑脸,这个对娘家客的重视和尊重,一悠吃完了,就把桌子上的剩饭剩菜,你们拿塑料袋打包走,不用不好意思,这个就是规矩,老早年还有这么个规矩,就是这一桌吃完了,不管桌子上是凉菜还是热菜,都倒进一个缸里,当年吃酒席,吃完之后谁也不打包,吃完抹嘴直接走人,桌子上的菜谁也不动,等婚礼结束了,家里的实在亲戚,就把这口缸里的剩菜全都带回家,这个菜当年就叫折箩,北京也叫合菜,这个事在当年没有毛病,谁也说不出来什么,咱们这些年日子过好了,开始讲究了,说这么吃不卫生,又是这个又是那个讲究这个讲究那个,当年大家日子过得都穷,折箩合菜那可是好东西,我是没吃过,但是我父亲我爷爷,好多老人对合菜和折箩那是情有独钟,都说那个菜有一种特殊的美味,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现在这种东北农村的酒席已经吃不着了。

在农村办喜事,现在也到酒店去办了,没有这种捞忙的厨师和这种江湖大师傅了,肉也不是自己家养的猪,自己养的鸡了,肉也不香了,酒也不甜了那个味道,已经在他们的记忆里彻底消失了,现在都成了科技与狠活了,在老一辈人的脑海里,味道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美好记忆,现在绝对吃不到了,正日子结束的第二天的这个东西,还要办几桌酒席,这几桌酒席,就是专门宴请这些捞忙的人,捞头忙杀猪的做菜的大师傅,还有邻居那些大婶大叔大姨,大爷,还有邻居家端菜的那些二大小子们,好酒好菜全安排上,每个人拿两包烟,烟也都是当时比较好的烟,孩子大婶拿两包糖,烟和糖是必须拿的,是规矩,这顿饭这些捞忙的人绝对都是自己人,吃的是有说有笑,不给钱只有两盒烟和两包糖,当年在农村谁家办喜事都是这样,第三天是小两口回门的日子,到了这一天婚礼就算彻底结束了。

当年在东北的农村,就是咱们互相帮忙,互相扶持,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现在这种酒席已经看不见了,老手艺,老味道老规矩已经慢慢的消失了,老人还存在着他们的记忆里,孩子和一些年轻人就只成了传说了。

喜欢大兴安岭打猎知青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大兴安岭打猎知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