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将血精校版全本TXT >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够吗(第1页)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够吗(第1页)

成武七年七月,朝廷旨意来到风陵镇,宣晋国公赵石回京。

旨意来的有点晚,但可以理解,因为六月间,朝廷新的一轮人事任免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大秦中书,陆陆续续有四位参知政事上了辞呈,加上之前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之职的变动,中书在这几个月间,差不多换了一半儿。

再有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去位,大秦最高行政机构的变动,简直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而到了成武七年六月,朝廷的这一次人事任免也来到了**,三位地方布政使进京述职,都顺势进了中书,补齐中书缺职。

还有两位地方大员上了辞呈,但鉴于这次风波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也已经到了正在动摇大秦中书地位的地步。

大秦成武皇帝终于不情不愿的松了下口,接纳了新任同门下平章事周仿的进言,没有找准这两位地方大员的请辞。

随后,关于朝廷官员任职期限的事情,也有了新的谕令。

新的谕令照发天下,让地方上很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新律推迟了两年。

换句话说,给了那些超过任职年限的官员缓口气的机会,同样也算是朝廷的一次退让,充满了政治妥协的味道。

两年,足够有太多的变故发生,两年,也足够一些人到达他们的任期,这么一来,不光是地方官员缓了一口气。

便是朝廷上的许多人,也放松了心情。

由此。从大秦成武六年开始的动荡。终于开始趋于缓和。

当然。这次文武相争,文官集团损失惨重,武官集团同样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于是,成武七年六月末,枢密使李承乾满心苦涩的送上了辞呈。

到底受到怎样的压力,才会让这位痴迷于宦途的老臣自请去职,也就不需要赘述了……

朝廷上的争斗,许多时候就是这样。几乎看不到真正的胜利者,身处局外之人,就是个雾里看花,总是隐隐约约,隔着一层什么。

谁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谁又在幕后翻云覆雨,许多时候,最终都成为了外人无从知晓的朝廷隐秘。

这就是政治,波诡云谲,变幻莫测。

李承乾这次请辞。要比他的上一任体面的多。

宫内拒绝了一次,李承乾坚辞不受。于是,成武皇帝陛下大笔一挥,照准,发中书议定老臣恩遇。

最后赏赐尤为丰厚,并晋李承乾为成宁侯,因其家乡在西北,又赐下榆林一块不小的地方为封地。

这就有点不同寻常了,因为大秦爵位一般都分为三等,李承乾身在伯位,虽然是一等伯,但一般来说,按照朝廷的规矩,应该晋三等侯,是从原有爵位晋上一级,这也是为老臣身后之荣留出余地。

当然,李承乾的爵位之所以如此之低,也是他晋升枢密使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这个不去说它,只说现在,由一等伯,晋二等侯,享受的却是一等侯的待遇,死后必定封公。

遍数朝廷上下,有这份尊荣的,屈指可数。

即便是外间那几位功勋卓著的大将,想要死后封公,现在看来也不太容易,还要看他们之后的功勋而论。

至于文官这边儿,也就是退下来的前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一人了,连前兵部尚书郑老大人也不太可能在死后有这样的恩典。

这么一来,有些人也就觉得,李承乾这一退,退的太值了。

聪明的,也以为这是皇帝陛下对李承乾自动请辞的恩赏,明显是朝着平息文官们的怨气去的。

但消息传到赵石这里,赵石可不这么想。

他可是知道,像李承乾这样的景王府旧人,又在长安之变中没起好作用的家伙,根本不会得到成武皇帝陛下的喜欢。

像前礼部尚书方谦,在成武皇帝登基之后,就被折腾的欲仙欲死。

李承乾凭什么在请辞之后,得到这样的恩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