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顺明笔趣阁 >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家 为天下 为谁(第1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家 为天下 为谁(第1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为家为天下为谁

莫太监在宣旨之后,得到了山东巡抚和布政使的热情接待,山东总兵李孟自然还有厚礼呈送,在校场上遇到的小小不快,自然也就是烟消云散了。

在济南府一共呆了五天,临走前的最后一天晚上,有几名济南城内的平民百姓突然出现在钦差宅邸旁边,外面李孟的护兵看守的严密,这些人好不容易得了个空隙,才从后院一处坍塌的墙那里混了进去,交给了莫太监一些文件,又谈了会,这才是悄悄的跑出来。

莫太监这才是完全的放下心来,来山东宣旨本来就是个麻烦事,还好明里暗里的所有差事,这次都是办完。听方才这些锦衣卫的暗探禀报,说是山东总兵李孟虽然跋扈了些,威福自用,甚至都有些瞧不起巡抚和镇守了,不过却没有什么异心,他是一个粗陋的兵痞,出身及其低下,没什么见识,也就知道搂钱搂权抓女人,每日里跟那两个秦淮名妓宴乐,不过及其的粗鄙无文,闹了很多的笑话,比如说他写过一些打油诗,及其的可乐。照这么看来,山东的局面一切还算是正常,老莫自己也不用担什么责任了。

这都是锦衣卫埋伏在此地的暗桩,他们所说的可信度应该很高,莫太监心想,若是把这些消息回报给京师,皇帝和大臣们一定会很放心。

第二天,莫太监走的时候,巡抚率领着一干文武又是来恭敬的相送,客客气气,钦差队伍里面的人都觉得这次没有白来,看不出山东是个穷苦地方,但送礼还是很舍得花费,差事都是完满的办完,走的也高兴。

那些“锦衣卫”的暗桩。出来以后,走出钦差居住的那条街道,就被武装盐丁地人带走,关在屋子里面分别的复述今晚在钦差那边说了什么。

文报之类的好说,那本就是胶州营的书办们自己写的,说了什么,尽管也有事先的安排,但总要询问之后才能确定。

几个人说的话。稍微有不同,就被重复的询问,让人精神都禁不住要崩溃,不过很快也就结束了审讯,因为这几个人口径完全一致,没有造假地可能。

济南的锦衣卫和东厂暗探,根本谈不上什么保密和隐藏,济南城中的人口被鞑子劫掠一空之后。城内居住的人群,不是胶州营的军属,就是各个文官衙门的官吏,差不多每个人都在胶州营那边纪录在册。

山东一省,按说要设置一个锦衣卫千户。这个千户领着手下来到济南城之后,情况和陈敏等太监类似,直接的圈在了院子里,美其名曰“地方不靖。为安全起见”,那锦衣卫千户还真不信邪。

但手下出去几次都没有回来之后,这上上下下的人都害怕了,去济南知府衙门那边询问,那边说是城内治安不靖,时常有匪徒出没,我们可以派出差役查,但你们不要抱有太大地希望。

去找城内的诸军。胶州营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是战兵,并不负责地方上的治安,无能为力。

这时候,当日间那好好提醒过锦衣卫的人有是“好心”来说风凉话,说事先已经是打过招呼,不听劝,这次吃亏了吧……

一开始被吓住了之后。接下来老实了几个月。每天也是好吃好喝,饷银十足。唯一地美中不足就是不能出去作威作福,不过,在这个位置上,有些消息多多少少的也听说了点,知道外面的胶州营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虎狼,还是不要去自找麻烦。

分驻各地地锦衣卫,每月都要给朝廷呈送文书报告,地方上的各种情况,官员们有无异常的活动,这都是要报上去的内容。

济南锦衣卫千户所这边的活计相对简单些,要报什么,不报什么,都有人专门给他们写好,盖印确认之后,再安排人帮他们送出去,人在屋檐下,肯定要低头的,当然,人的脖子要是在刀刃下面,那更是要低。

至于城内这些混进来的暗探,这些人没有官方上明面地身份,不听话的直接就是杀了,听话的,待遇和明面上的锦衣卫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被当成猪而圈养起来。

莫太监走后,朝廷对山东的“恩赏”自然不能仅仅在校场上简单的鼓动一下就算完,这旨意被装裱之后,还要在胶州营分驻各地的军营去宣示,让各地的兵马都看看朝廷地“恩赏”厚重。

不过除却这宣示之外,却也有人去各个军中鼓动,口径颇为地统一“大帅如此大功,朝廷却吝啬异常,有功将士,每人所得不过十几文,又派太监钳制……”等等等等,当然,朝廷这事情做出来,就算没有什么鼓动,大家的心思已经是凉了,更别说是这火上浇油地煽动话语。有几个营,营官“自作主张”,在大营里立了个长生牌位,每日早晚上操下操,都大声的问:“咱们吃的谁的饭?”士兵回答:“吃李大帅的饭!”再问:“咱们应该替谁出力?”士兵再答:“替李大帅出力!”。而这几个营,虽然分处各地,却都是新兵比较多,胶州以外兵将比较多的营……

这次的宣旨,崇祯皇帝或许的确是想着赏赐和旨意的缘由,笼络山东的兵将,不过崇祯皇帝一贯是太想当然了,这次的笼络,实实在在的起了反效果。

反效果还不算什么,关键的问题是这道旨意被李孟充份的利用,从另外一个方向推波助澜,反倒是让山东的士兵们认清了谁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谁给他们今天。

和济南城的太平不同,山东的其他府县第一次出现了紧张的气氛,这还是胶州营确定对山东控制权的第一次。

不过造成这紧张不安气氛的原因不是别人,正是胶州营自己,登州府城发现满洲奸细之后,负责山东内务的一干官员各个脸面无光,决定是严格地自查自纠。同时李孟发回的那批示让很多人更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山东总兵李孟想来做事是低调谨慎,做事绝不张扬,做事一贯是讲究尺度,多次对下属讲,何为过错,做过了就是错事,万事要讲究分寸。

这次的命令,分明是让下面的人放手去做。那“宁杀错,莫放过“的六个字之中,透着森森杀气,同时也让山东下面办事的这些人感觉到了李孟的怒气。

既然大帅震怒,那就赶快去认真查办,内帐房牵头,山东盐帮、灵山商行立刻是行动起来,在各地布置详查地细则。

盐帮和商行在山东每县都是有自己的点。商行在明面,盐帮在暗处,对各地的情况和牛鬼蛇神都是了如指掌,由他们牵头,自然是知己知彼。

但商行和盐帮仅仅是制定细则。并且给予指引,真正参与执行的是武装盐丁,现在的山东各地,知县、知州衙门的职责主要集中在民政上。治安这方面的职责,大部分被武装盐丁取代。

盐丁是胶州营的前身,一直以来地职责就是护卫沿路的安全,保证山东省内私盐生意的顺畅进行。

可到了现在,恐怕就连瞎眼的盗贼都不会去打这私盐的主意,但武装盐丁依旧是保留了一下,现在地武装盐丁由几部分组成,军官们大多是胶州营退下来的老兵。士兵们则是由依附于李孟系统的豪强地主的子弟组成。

这些子弟往往家族地烙印太深,进入军队之中也很难融入这个集体,所以在武装盐丁之中锻炼一段时间。

还有那些非庄丁的从军者,胶州营的招兵标准相对的严苛,有很多条件相对不错的青年人也被刷了下来,既然是来报名从军,这些人肯定不会安于农事,放他们回家。也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