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人之间的关系,在外人看起来,却并不是非常和谐。
甚至三人交往的过程,也少有人知道。当年袁绍蛰伏,就已经和许攸等人结成同盟。
抬头看了一眼那跪在宫门外的冯氏一家人,袁绍不免有些得意。
正有议郎张钧要入宫办事,在路过南宫门外时,看到冯氏一家人跪在那里,不免愕然。
连忙命人停住了车,张钧从车上走下来。
“夫人为何在此?”
冯氏抬头,神情冷漠。
她本是皇甫规老来迎娶的妻室,老夫少妻年龄差距虽大,可是却其乐融融,异常恩爱。
哪知天妒红颜,冯氏嫁过去没多久,皇甫规就死了。
而后皇甫嵩战死于颍川,令皇甫一族的家道迅速衰落。若不是当年皇甫规的人缘不错,而且也有不少学生在朝中为臣,不时的给予一些照应,只怕早就在雒阳呆不下去了。
皇甫嵩死后,皇甫一家人本来打算随谢氏兄弟二人入蜀。
可没成想,却听到了皇甫嵩之死的谣言。更有一名当年皇甫嵩的亲兵偷偷上门,告知冯氏那杀害皇甫嵩的凶手,就是如今在雒阳生命彰显的董家子,董俷董西平。
论辈分,皇甫嵩是冯氏的侄子。
论交情,皇甫规死后,皇甫嵩对冯氏也是非常尊敬,从未有过半点懈怠。
故而冯氏听到这谣言后,立刻召集皇甫家上上下下三十余口,来到南宫门外告状。
听到张钧询问,冯氏的眼圈一红,娴静甜美的面容流露出悲苦之色。
“张议郎,妾身今日是要为我那侄儿求个清白。如今雒阳满城流传,义真死于董家子的手中。难道议郎您就没有听说过吗?可叹人情冷暖,议郎却是第一个来询问的人。”
张钧脸一红,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怎么可能没有听说,只是这事情关系重大。一方是已经破败的皇甫家,一方却是如日中天的凉州刺史,你让满朝臣工能如何选择?更何况,谁也都知道,董家子那是个蛮横的货色。又要和蔡邕结亲,两家的权势相合,只怕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这种事,没有真凭实据,谁敢掺和进来?
但张钧性情还算耿直,当年和皇甫嵩的交情也算不浅。
闻听冯氏这话,说道:“夫人,非是我等不闻不问,只是这种事情没有证据,只凭谣言如何能让人信服?若夫人您能提供出足够的证据,张钧拼着一死,也要主持公道。”
“张大人……”
冯氏眼中流出两行清泪,却是梨花带雨般,令人更感风情。
也难怪,疾风知劲草,贫贱见真情。在如此关口,能有人挺身站出来说话,又如何不感动?
“妾身并非没有证据。昨日曾随我侄儿前往颍川的亲随过来,告诉我说杀我侄儿的凶手之一,就是那恶汉董西平。他还留下了证词,并愿意随时为我等出面作证。”
“当真?”
“妾身若是有半句谎话,则天打雷劈。”
“既然如此……请将证词和状纸交给我。若夫人信得过我,我将亲自向皇上禀报。”
“坚寿,把证词拿过来!”
一个青年走上前,将一份以鲜血所书的状纸,连带着证词递给了冯氏。
这青年名叫皇甫坚寿,是皇甫嵩的儿子。
冯氏把状纸和证词放在了张钧手中,“张大人,这状纸乃是我皇甫家上上下下三十七口人鲜血所书,证词也是那亲随昨日所留下。我等就在这里跪等,拜托大人!”
“拜托大人!”
冯氏叩首,皇甫家的人也都伏地高呼。
张钧只觉热血沸腾,抓着状纸和证词,大声说道:“世人都说人情冷暖,可这世上总还是有心怀公义的人。张钧不才,定将这状纸和证词呈递皇上,为义真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