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和齐王的对峙还在继续。
整个屋内弥漫着一股充满硝烟的气味。
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个人对陆成安的观点也是在不断改变的状态中。
齐王的视角是最全面的,也是最客观的人,因为她不在京城,所以能更清晰地认知到陆成安的面貌。
晋王四世三贤的时候,齐王怀疑过陆成安是不是心怀不轨,假借晋王的名义,代行君权,从而达到谋权篡国的实质目的。
事实的情况是,陆成安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就是破坏了皇室的威仪,权力一度远超晋王,形成了后晟王朝前两百年至今,最大的临朝称制。
陆成安以属臣、亲王夫婿的身份,获得了大晟王朝不管是名义上也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那个时候,齐王认为陆成安是一个乱臣贼子,借助着晋王的信任,拿到了本来不该属于他的权力。
后来,陆成安的表现,几乎是翻转中的翻转。
权夺了,功立了,病死了,还政了。
没人质疑陆成安的夺权行为,这就是板上钉钉的‘逾界’行为。
但是,陆成安后面做出来的事情,就直接把‘夺权’这个行为的负面之处压到了最低。
先是帮助晋王稳固了内外不平的格局,缓和了南北之间的矛盾,大大加强了内政和军事上的能力。
在边疆上,更是做到了封狼居胥,致使四世三贤的统治时期,不再受到胡寇的干扰。
这是奠定四世三贤的关键环节。
战争打的不光是国力,还是财力,陆成安的拼死一搏,给后来的子孙有了一个缓解发展的余地。
而看出陆成安没有私心的最重要一个证据,那就是一个人在病死之前,如果真的是有野心的话,就一定会在临终之前达成自己最高的政治目标。
陆成安名义上接管了晋王的权力,却没有受禅,封帝的这一步。
他甚至累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最终完善了还权的收尾。
这可谓是托孤重臣的典范,几乎每个皇帝都想要获得这样一个托孤的忠臣。
从那一刻起,齐王就已经默默在关注陆成安的发展。
后面几次的模拟推演,陆成安的发挥更是可圈可点。
危亡之际,每每都是陆成安的挺身而出。
齐王与其说是喜欢陆成安这个人,还不如说最早是欣赏陆成安的能力。
她有一次模拟,把秦道秀投资在陆成安的身上,也不光是想看陆成安和秦道秀能生出来什么样的子嗣。
其实也是想要试试看陆成安的强度。
唯独可惜的就是陆成安有些吃软不吃硬,绑来的态度太坚硬,陆成安对她没有什么‘恩主’的态度,更像是临时的政治合作关系。
不过齐王也因此打开了新的世界线——三世时代。
陆成安和秦道秀生下来的陆谦己,化作了大晟王朝手上最强的矛。
如今模拟推演的主要版本,也是在拼三世子孙的能力。
当然,主要是这些后人们比较好用。
有时候未必不是大家伙儿不努力,而是大家生了一个崽,这个崽特别全能,能做的事情特别多,那就问你要不要嘛?
总不可能聪明的娃儿不要,就想着靠自己一力破苍穹吧?
所以齐王也承认自己对陆成安有过想法。
哪怕陆成安有一次模拟推演,在宁王的辅佐之下,推翻了大晟王朝,建立了新的朝代。
齐王也没有对浬陆成安有什么恨意。
因为经历过那次模拟推演记忆的人都知道,大晟王朝是实在没得救了。
各地的官军几乎都没有防守的主观态度,起义军和叛军还有入境的蒙古人。
大晟王朝的官军望风而逃都算好的,更多的是主动放下武器投降,不仅送了物资还送了人口。
在那个情况下,百姓民不聊生,士兵更是拿不到朝廷发下来的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