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内。
看着手上长孙明请辞的折子,正英帝的目光无比深邃。
一个合格的皇帝,在完成自己核心目的之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尽可能地止损,甚至是在止损的过程中,拿到自己想要的收益。
使用暴力的土办法进行切割,正英帝有这个能力去做,但是连带着的后果,他同样也要斟酌。
长孙明不仅是结姻的亲家,更是正英帝手上的工具人,是一个限制三族六姓的重要一步棋。
贸然把他抽走,正英帝就要直接面对三族六姓这些世家子弟的压力。
长孙明的势大,也是因为正英帝需要用长孙明这个世家出身的丞相来压住其他世家的起势。
如今要针对长孙明,暴力手段的下场就是让其他三族六姓的人迅速补上这个权力缺口,这样的局势,反而会让正英帝处于一个被动的情况。
正英帝会给长孙明这么大的权能,也是方便让他来压制住那些想要瓜分朝堂、增强家族利益的世家。
但是,正英帝从自己的孙儿口中是得知了长孙明这步棋出问题了。
这让正英帝意识到了一个信息上的差异。
他知道长孙明不知道的事儿,可是长孙明却对此一无所知,这种预知性的信息差,摆在正英帝的手上。
那么天然性地注定了长孙明的失败。
换而言之,经过好孙儿的提醒,正英帝清楚知道了长孙明是一个隐患,他可以提前做好防范,那么想要做好这个局,其实已经简单许多了。
不过,回过神来的正英帝,也不得不感叹长孙明也不是什么闲人,短短五年的丞相位置。
就已经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
这个阶段下,长孙明即便是请辞了。。。在朝廷上临时退隐了,他的影响力还是在的,只要有一天正英帝起复了长孙明,长孙明就依然是那个一人之下,权倾天下的丞相。
到了这个地步,长孙明已经不完全是正英帝手上的工具人,确实是有着向权相发展的趋势,只要他正英帝驾崩了,长孙明就是一股能动摇皇位归属权的决定性力量。
一想到两个孙儿。
正英帝已经很难再对长孙明产生什么亲家的感情了。
再亲,也没有自己血脉相连的孙儿亲。
而像长孙明这样的危险存在,正英帝是不可能让他活到孙儿这一代出生的时候。
因为孙儿是能继承社稷江山的。
长孙明这种亲家,说难听点就是外戚,吸着他们苏家的血才慢慢做起来的,现在抱有一丝温情给他们活下去的机会,以后可能就要夺咱这个孙儿的家产。
亲疏有别!
至于在继承权上的问题,正英帝也从来没有犹豫过,在他的心里面,如果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的话,他会把皇位给汉王。
这一点,不用太多的质疑。
不光是因为汉王是年纪最大的皇长女,更重要的是秦王和晋王都有强大的外戚势力,她们当了皇帝,外戚的影响力就会放大。
一旦自己死了,外戚就能挟持儿皇帝成为傀儡,那么大晟王朝的江山就太容易被外人节制和颠覆了。
但如今有了两个皇孙的出世,正英帝就要重新衡量了,甚至他都不想传给皇女中的任何一位,想要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孙儿了。
正英帝想到这里,忽然大脑一阵天旋地转。
一股令人反胃的晕眩感冲霄而起。
等到他的意识慢慢恢复应有的清明之时,正英帝忽然发现脑海里多出了很多本不该属于他的记忆。
【在你死后,你被弘承皇帝苏宁玦立为《孝灵皇帝》。】
正英帝闭上眼睛。
看到的是自己的牌位。
再睁开眼睛,看到的是长孙明请辞的奏折。
“弘承皇帝?小八?”正英帝顿时有些糊涂了,怎么小八会当上皇帝,更让正英帝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小八会给他这个父皇弄这样一个恶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