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位皇帝坐过的龙椅,多少位先帝处理过国家之事的金殿,迎来送往了不知多少的大臣,见过了多少的事关天下的重大决策,这些金殿与龙椅,在沉默中注视着每一个人,像是良心的秤,审视着他们。
昏君或许不会为历史所知,但是这些不能言语的金殿知。
明君或许不会为历史认可,但是那把气势恢弘的龙椅认。
而哪些是蛀国之虫,哪些是挑国之臣,这地方的每一块砖每一根柱每一片瓦,他们都做着最公正的判决。
大概便是这样沉默的审视与公正的判决,使今日站在这里的人都有些不自然,如芒在背一般不自然,那位看上去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的皇帝,当做爆发这等令人恐惧的气势来时,臣子们不由得想一想,太子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子,而他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臣子,会不会有一日皇帝也会对着他们这样怒喝,他们又是否能承受得住这天子一怒?
或者,他们也会如太子此时一般,面色惨白死灰如纸,咬得太紧的牙关让牙齿都在打颤,有些发抖的手昭示着他内心的无助与害怕。
方景梵眼睫上都是挂着的冷汗,抬起的眼睛里除了恐惧害怕还有他仅存的狠气:“儿臣一定要率兵出征,京郊三十万大军尽在儿臣手中,父皇若是不答应……”
“朕不答应,你又能如何?”皇帝轻声问他,只是这样的轻声都能破去方景梵脸的狠色,气势这种东西,真不是靠着狠色与戾气就能硬装出来的。
比如方景梵就死活说不出他能如何,敢如何,哪怕他现在握着三十万大军他也不能如何。
真的造反吗?方景梵不敢,京郊驻军那些人答应归顺自己可不是来帮着自己篡位的,而希望能由自己带着攻打祈国立下战功,如果方景梵要谋朝篡位,怕是这想法一说出来,那些人便要立刻解除与方景梵的合作。
毕竟,方景梵不是方景城,他没有真正能束缚住这些军队的本事,纯粹是以利诱之。
小人因利而朋,也因利善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温琳在此时此刻已经去军中传令集结,准备攻打祈国事宜,命令是如此的清晰,临时改为造反,怕是难以成事。
就在金殿上一片沉寂的时候,这座金殿再次见证了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是所有人都厌恶,憎恨,不喜,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方景城。
他一身玄色长袍,没有任何花哨的装点,黑得如团墨滴,也黑得如夜间最深的颜色,缓缓从踩着步子,袍角轻扬跨过金殿大门,脸上无甚表情,如他这身玄黑色的袍子一般沉凝安静,但是京中众人都是熟悉方景城的,知道曾经的京中恶鬼是何气质与气势。
现在走来的这个人,他们万般确定这必是方景城,但又觉得这个方景城跟当年的他有些不太一样,他变了一些,不是往好处改变,而是越发的阴冷,越发的孤寒,好像周遭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在这里,只是他,不以任何名号身份来加以点缀。
行走间恍若无声,他的目光一直望着站在金殿里的皇帝,未挪开过半分,用一种平静的,淡然的,几乎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眼神看着他。
当年那个心中有恨有苦有怨不能言的城王爷,早就化作云散去,他无所在乎,故而能这般无所情绪。
皇帝一直都知道,方景城已经回了丰国,姜应生死后,他不再真的再用心找过方景城,因为他清楚,只要方景城有心要躲藏,基本上无人能找得到他,去一个,只会是死一个,如同姜应生那般。
他也知道,白氏遗帛的事是方景城嫁祸给方景梵的,故而他能放过方景梵的贪心,怨只能怨方景梵如此心甘情愿地就上了方景城的当,只有怨自己的太子是个如此把持不住自己的人。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方景城今日会这般正大光明地出现在皇宫,出现在金殿上。
宫中侍卫近千,竟无一人拦下他!
堂堂早朝金殿,这般神圣之地,他信步闲庭一步就这样走进来,如同进自家后花园,如此从容自在!
“你还敢回来!”皇帝面对方景城的时候,可是不像对方景梵那般,虽多愤怒与喝斥,但更多的失望与痛心,他对着方景城,更像是源自骨子里的恨,深切及髓的恨。
方景城施施然而笑,笑意中毫无温度:“儿臣不回来,试问丰国,谁敢领兵征伐祈国?”
这般的淡定自若,,与方景梵的急于争功,几乎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