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下船威
王通的家眷都是在天津卫上船,汤山亲自率队,天津司也专门选派了信得过的差人在船上,务求万无一失。
跟到天津卫的心腹家人仆役,还有天津司安排的人,在上船的时候有几个人直接被刷了下来,没什么理由,这几个人过去争执,却有人告诉他们,原来老爷还在位置上,身边有安插过来的眼线探子这也是应该,如今不做公差,你们还跟着作甚,难不成等到了海上给你丢下去喂鱼?
说完这话,几个人都是灰溜溜偃旗息鼓,知道自家被认出来了身份,一百万两白银,十五万两黄金都是以压仓货物的形式装船,极少人知道。
船只到登州府城,在港口那边停了十天,等待着从辽东那边过来的船队汇合,辽东那边的船队是接王通去的。
招呼早就和王锡爵打好了,李虎头和蔡楠对王通的这个决定虽然感觉到无奈,可也是知道,目前这个情况,王通主动辞官是最好的选择,整个王通系统,不管是军队还是经济,甚至吕万才这一类的文官,各个方面都能继续下去,得到保全。
李虎头和各团合计,挑选出六百名退役的老卒作为王通的护卫,一同跟随他去往江南。
亲卫之中,沙东宁出人意料的没有去做天津卫水师将官,而是愿意跟随王通一起去往松江,随侍左右。
马三标这边本来也想跟随,却被王通劝住,别人不说,马三标的母亲年纪已经大了,又是京师土著,未必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还是留在京师养老的好,而且京师明里暗里实际上王通还有一大摊子,留下马三标这个人,也算是有人压住场面。
三江系统都是王通的私产,张诚在天津卫住下之后,王通指示他们,有些大事可以去询问下张诚的意见。
当然了,这次王通擅自辞官和去往江南,这个事情没人会去请示,不过消息倒也保密不了太久,或者韩霞等人过去请安问候的时候,张诚就大概猜出来了要干什么,当时只作不知道,事后据说是张诚感慨过,知道进退,走的好。
至于蔡楠、李虎头、张世强、吕万才这一干人,王通也没什么必要操心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场面。
实际上原本的规制尽管没有明示法定,可实际上就是万历皇帝向王通下令,王通再去安排这一干人做事,等于是王通统辖,现在则是大家都向万历皇帝负责,对于万历皇帝来说,目前这个架构更加安全。
京师快马加急的传信,倒是比王通的船队快了几天,六月中的时候,旨意就已经到了松江府。
旨意的内容自然是多方打探,传旨的钦差也是得了授意,根本不隐瞒这旨意的内容,王通这边还没到,消息已经是沸沸扬扬传的满天飞了。
“王通为辽国公,仍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松江府设总办一名,总领军民各事,督办开埠”
侯爵到国公,对王通来说实在是顺理成章,这个爵位的上升在情理之中,实际上也在大家的意料之外,这样大的功勋,本来众人都以为朝廷会破格的。
嘉靖年至今,大明东南西北的战事不少,因军功被封赏的人也是不少,国公这个位置虽然高崇,倒也是有三人。
不过王通这个国公是世袭罔替的,这个就很了不起了,也就是说,王通这个国公位置可以传承,子孙一代代的都是国公。
这样的勋贵爵位,天下间非朱家皇族原本只有一家有的,那就是在南京的魏国公徐家,天下广大,南京是曾经的都城,江南是粮食和税赋的中心,必须有专人管理,偏偏京师在北地,两下路途遥远,又不可能派亲藩坐镇,所以就是徐家和南京镇守太监以及南京兵部尚书三方共管,说是“镇南王”也不夸张。
也因为有这样的职司,所以徐家才有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现在王通也要有了,这功劳的确实实在在,旁人挑不出理来。
锦衣卫都指挥使虽然是实职,可各个要紧衙门都在京师,南京这边不过是三个千户而已,能管了什么,这不过是面子功夫做足,显得朝廷没有卸磨杀驴而已。
至于这个总办松江,是各个职位中描述的最为详细的,大家也是看的明白,这就等于是将松江府交到了王通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