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没说完,吴姨娘却已经听明白了这些话背后的潜台词。琳姐儿是有些委屈,但三房如今只有琅哥儿一个儿子。这孩子年岁不小了,还被养的娇气浑不知事。说起来今年也都十三了,可这路家的哥儿,十三岁的时候几乎是失去了依仗。不光没有了依仗,还得照看他嗣父母……三房毕竟只是庶子,分家也不过是早晚的事。老三本就老实,琅哥儿更不济。如果将来真分了家,三房依靠谁?
老三将来还可能会有庶子,许是会有好的儿子给养老。可孙氏呢?于孙氏而言,有个能干的女婿,帮扶着儿子,帮着三房把日子撑起来,这才是最紧要的。
吴姨娘难得的露出几分真挚来,“多谢四奶奶记挂着。儿女婚事,难得的便是‘合适’二字。三奶奶那里我去说……”
不用想也知道,以孙氏的脾气,必定是会暴跳如雷的。
等到晚上了,孙氏红着眼圈过来了,想来,到底是想通了:“……我这心里就是一时拗不过来……可现今就算是扭过来了,我这心里也没底……弟妹说的是哪个小子……我想先见见……”
这个不值当什么,偷着去瞧瞧就是了。
这日也是巧了,去客院那边,才说要叫珅哥儿把人请出来,她们只当是碰见瞧一眼就罢了。谁知道才过去,就远远的听见客院小花园假山那边的一处亭子里,有人在说话。
林雨桐一听声音,是那小子,便示意孙氏起来悄悄。
就见那亭子里坐着个少年,哪怕只坐着,也瞧的出来,是个身材修长的。侧着脸,也瞧着容貌不差。关键是他坐着,对面站着个三十往上的管事打扮的人。
跟着的金双快步过来,她刚才去问了问那边洒扫的小厮,原来是州府那边来特意寻路六爻的。
孙氏还当是人家家里还有管家,却不想听听两人的对话,却叫人有些含糊。
就听那管事道:“……事不到,但是豆腐张家未免欺客太甚……东家偌大的家业,也不是在乎那点银钱,不过是想要个公道罢了?难不成状子递上去,还能判了咱家输了。”说着,就将荷包逃出来,放在石桌上,往过推了推,“还请小六哥帮着谋划谋划。”
路六爻用手里的书将荷包又推过去,“这事,你们东家要是听我的,就将状子撤了。这官司,你们赢不了。”
“缺斤短两,反倒是对的?”管事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很不能理解路六爻的话。
路六爻脸上带着笃定,“缺斤短两,别家不成,他家却是成的。当年太ZU皇帝平天下,圣驾至银州,人困马乏,进城来吃的第一口吃的,便是张家的豆腐……张家豆腐本为足斤足两,可太ZU因跟当时的文定侯商议安置百姓的事,耽搁了些许时间,那豆腐中的水就慢慢渗到碗里了……太ZU在马上三天三夜没有进食,吃了豆腐一斤,却不觉得饱腹,只问张家老太爷可够一斤?老太爷忙跪下请罪,言说本是一斤,如今却只余下八两。说着,将碗里剩下的那点水泼在地上。文定侯便道,为了百姓每日有二两干粮,愣是叫天子少食了二两……这便是戏上唱的‘天子忍饥哺百姓’的原型。县志上都有记载,你可以将这些话告诉你们东家,别的话也就不多说了。”
这管家一脸的凝重,然后郑重道谢,硬是留下荷包,转身离开。
林雨桐觉得有趣,就干脆闪身出去。路六爻没想到还有人在,忙行礼退到一边。
“原本是我们不君子,无意间听到了小哥跟那管事的谈话。只你说的这个故事,我倒是不曾听闻过……”林雨桐坐下,好整以暇的问说。
路六爻没见过金家的女眷,这会子心里明白,这大概就是几个当家奶奶。忙回话道:“小子不敢杜撰,县志上确有记载。且张老太爷当年已经记事,他老人家如今还活着……小子怎敢枉言。”
林雨桐点头,“那你觉得……张家可对?”
路六爻沉吟了一瞬:“全府城卖豆腐的不知凡几,可为何只有豆腐张的名号最显?盖因太ZU当年一言。有张家的‘缺斤短两’,才能叫百姓永沐皇恩。”
是说这不是缺斤短两的事,事实上,谁都知道缺斤短两的。
这不是普通的纠纷,而是应该上升到政治高度。
林雨桐点头,就听路六爻又道:“……这要打官司的这家,跟张家的铺子相邻,两家因为宅基的事起冲突,之后不仅没有和解,反倒是闹的越来越厉害。如今,竟是想着以此为借口搬到张家……小子跟他家有些交情,厉害已经言明……听与不听,全在他们自家。”
口齿清晰,不疾不徐,简简单单,便把事情的始末说了个清楚明白。
林雨桐就看了孙氏一眼,孙氏脸上就带了笑,点了点头。
林雨桐就叫人家:“去吧!去忙去吧,我们在这里说说话。”
路六爻告退走远,倒也没多想,只想着以后再不能在外面随便转了,碰上女眷多少有些尴尬。
谁知道第二天,才下学堂要吃午饭了,才走出来准备去吃饭就碰上学馆的学管,他一脸笑意:“路兄,今儿小弟请客。”
这是金家的三少爷,为何这般客气?
路六爻扬着笑脸:“不敢当不敢当……”
“是有些州府的事想跟路兄打听打听。”珅哥儿这么说。
这倒是不好叫人拒绝了。
在外面的亭子里,已经摆好了酒菜。
酒不敢喝,“……三少爷有话就请说,不必见外。”
哪里有事要打听?
该知道的从李弩那里都知道了,不过是想再跟本人确认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