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饿得很。
他拿出生平最快的速度排在了队伍前面,却有些头晕发慌。
他勒紧裤腰带,一定是太饿了。
他可是有把子力气的,一定可以被选上。
咚咚咚!
又是三声锣鼓响。
马小六拿着铁皮喇叭,朗声说道:“还有最后一件事。工地那边,第一批大杂院即将竣工,有需要买房的人可以到这里咨询。这里从早到晚都有人。对了,没钱也不要紧,可以做工抵房钱。除了大杂院外,还有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
没有动静。
饭都吃不饱,哪里会买房啊。
所谓的第三件事,就没几个人听进心里头。
但是李胜听进去了。
大杂院?
二层小楼?
可以做工抵房钱?
他心头有些痒痒的。
如果能被选上,每天八个铜板,应该可以奢望一下。
等找到家人后,就不用住窝棚,可以直接住进新房子。
只是,老家那边不回去了吗?
李胜很纠结。
却没有纠结多长时间,因为很快就轮到他。
马小六有些尴尬,房子诶,人奋斗一辈子,不就图有片瓦遮身。这些人怎么就没反应。
他回头朝邓存礼看去。
邓存礼毫不在意。
一期工程地主要目标对象,本就不是这些饭都吃不饱的流民。
真正有购买力,而且愿意购买房子的人,是那些正在工地上做工的匠人,有了收入的流民。
这也是计划中第一批搬迁的人。
计划中第二批搬迁的人,必要的时候,少不了使用暴力。
不过还不到时候。
想要进行第二批大规模搬迁,首先得保证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做工挣钱。
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做这些流民的摸排登记工作。
几万流民,籍贯,因何而来,有无犯事,家庭人口结构,家中几个劳力,这些信息,早就登记成册。
招工,不仅仅要看有无劳动力,能不能吃苦。
还要看看这家到底几个劳动力,有多少人已经上工。
假如一家三个劳动力,已经有两个劳动力获得了工作。那么剩下一个劳动力,不好意思,必须把机会让给别家。
想要安置这帮流民,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平均分配。
不能平均分配食物,就必须拿出一部分工作平均分配。
终于轮到王连氏一家人。
“哪里人?”伙计朝他们一家子扫了眼,一脸严肃的问道。
王连氏很紧张,搓着衣服一角,小声说道:“蔡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