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在曹操面前吃了瘪,回去以后是如何向曹丕禀报的,不得而知。但隐约得到的消息,曹丕近年来多纳姬妾,本来就日渐疏远甄氏,此后夫妇二人更是连着吵闹了好几回,皇后卞氏被迫亲往东宫,去为他们小俩口排解纠纷……
然后就是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某日丁仪在府中遇刺,被发现的时候还剩下最后一口气,扯着嗓子高叫道:“太子害我!”曹操遣校事密侦此案,在勘察现场的时候,不期然搜到了丁仪与鄄城王曹植的多封往来书信,曹植在信中请求丁仪“候太子疏虞,即可密奏主上,使失宠信”,还承诺“孤若得国,正礼当为宰相”。
丁仪官为右刺奸,是权势已可凌驾于卢洪之上的大特务头子,为人倨傲、忌刻,多次构陷朝廷大臣。据说昔日毛玠被贬,即有丁仪从中推动,其后选部右侍郎徐奕又因与之不和而遭谗毁,外放魏郡太守。尚书仆射何蘷尝面斥丁仪,属吏傅选劝他:“仪已害奕,子宜少下之。”何蘷回答道:“彼为不义,适足害其身,焉能害人?且怀奸佞之心,立于明朝,其得久乎!”丁仪听闻此言,即发何蘷阴微事,贬其为苍梧太守。
所以如今丁仪死了,虽然只是遇刺身亡,却天幸从他府中发现了与鄄城王交通的密信,当下墙倒众人推,群臣纷纷上奏弹劾丁仪,尤其御史段瑕,貌似早有准备,一口气罗列了丁正礼的十二条大罪状,并且请求趁机废掉刺奸、校事。曹操亦怒,即下令将丁仪戮尸陈市,其弟丁廙也被贬出都外。同时行文鄄城。斥责曹植,削掉了他两个县。
天可怜见,鄄城国原本不过才四个县。如今削除其半,就此变成了普天下最小的郡国。
当是氏父子与桓范讨论这桩风波的时候。桓元则沉吟良久,注目是复,问:“吾不识公子消息从何而来也,唯请问二事,未审公子知否?”
是复说你问吧,但凡我知道的,就一定会说。桓范便即一枚枚地竖起手指来:“其一,任城王遇害事。本使校事刘慈密勘,如何丁仪奏上,云太子甚可疑耶?其二,丁仪遇刺,谁人踏勘?府中书信,谁人得之?”
是复闻言,微微一皱眉头,说这两桩事我还真都不清楚,你等我去打听打听,过几天再告诉你吧。他自然是去找卢洪打听。并且很快就得到了确实的消息
原来魏朝的特务系统分为校事和刺奸两个部分,校事只管侦察和捕人有如“行动队”;刺奸则负责综合、甄别情报和审断案件乃是文吏。当日曹操派军中校事刘慈去侦破曹彰遇刺一案,刘慈回来禀报丁仪。二人在核对了情报以后,本来应当一起去向曹操汇报的。然而事到临头,刘慈却突然间病倒了,丁正礼这才单独禀报曹操。
至于丁仪遇刺以后,根据卢洪所说,本来应该他去侦办,但副官刘肇却主动请缨,并且亲自在丁仪府中搜出了与曹植的来往密信此刘肇,即刘慈之胞弟是也。
是复回来一报答案。桓范乃冷笑道:“此必刘慈兄弟从中取事,无疑也。”而至于他们这么做。纯出争权夺利,为了坑陷丁仪呢丁仪是曹植的党羽。他向曹操奏报说谋害曹彰,曹丕嫌疑最大,倘若查出来有误,他肯定跑不了啊还是受人唆使,为了对付曹植,那就不得而知喽。
反正丁正礼和曹子建是拴在一根草上的蚂蚱,一个出事,另外一个也肯定跑不了啊。
是勋望一眼是复,那意思:刘氏兄弟是何来头,估计你查不了,你去关照卢洪多加小心吧。
桓范接着分析,说经过这件事,同时两名皇子要遭殃。一是曹植,不但交通朝臣,而且还交通皇帝最亲信的刺奸,此举大犯人主之忌咱们权当那些信是真的削国事小,估计他就再与储位无缘啦。第二个是曹丕,我们还当易储的风波已悄然而过呢,如今他有杀害丁仪的嫌疑,也有动机,若不能还其清白,估计风波再起,储位不稳啊。
只是我估计这案子落到刘氏兄弟手中,曹丕很难洗脱身上的嫌疑……
果然,不久后的某日晚间,曹操突然召见几名重臣,包括:太傅曹德、太尉是勋、护国曹仁、辅国曹洪(柱国夏侯惇仍在病中,不克与会)、中书令王朗、尚书令华歆、御史大夫桓阶、中书左仆射刘先、尚书左仆射邢颙和新任御史中丞贾诩。先展示了校事的调查结论:实太子密遣刺客谋害丁仪也。
是勋把报告书前前后后读了好几遍,发现物证不全,人证皆死,主要断案的缘由是曹丕早就痛恨丁仪,多次在近侍面前口出“吾必杀之”之语,以及丁仪临死前高呼那句:“太子害我。”这特么简直就是“莫须有”啊!
群臣亦大多表示,这案子断得不明,丁仪不一定真是太子派人刺杀的。曹德就问了:“陛下可曾以示太子,太子如何说?”曹操冷哼一声:“彼焉敢自承?自然矢口否认。”
群臣正要再劝曹操换套班子,重新调查此案,却听曹操断然说道:“此子已不堪继大统,当废黜之。今召卿等来,共议以谁继之也。”
臣僚尽皆大惊,桓阶首先发言,说:“太子何辜,而因此不实之事而废之耶?陛下三思。”曹操说了:“此子前听妇人言,致害军行事;朕使其禁宫自省,而反怙恶不悛。今民间又传彼谋害兄弟,并刺丁仪也,人言汹汹,岂不可畏欤?”
是勋心说曹丕哪儿“怙恶不悛”啦,他的态度别提有多老实了……但此为宫中密事,曹操不肯说实话,外臣也无从明了究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突然间形势急转直下,就因为死了一个丁仪,临终前高呼“太子害我”,曹操就要废掉曹丕?这说不通啊。
倘若是复在此,估计就不会象他老爹那么惊诧啦。
众臣纷纷谏阻,曹操只是不听。是勋揣摩曹操的心思,一是本就不大满意曹丕,趁机换马;二是曹丕身陷如此窘境,最关键民间谣传甚嚣尘上,除非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还其清白,否则这威望估计再也难以提升上去啦人人皆疑的储君,曹操怎么放心把大位传授给他呢?
问题前后几桩都是无头迷案,又牵涉天家事,一般的刑侦机构还真未必能够调查得清楚真相,至于刺奸、校事……能量或许比正经司法、监察机构要强,问题里面混进了别有用心的丁仪和刘氏兄弟,就算静水也要给你搅混喽。在此种前提下,民间谣言就不可能止息老百姓是最喜欢“阴谋论”,也最喜欢把事儿都往贵人身上扯啦。
自然老百姓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大本营的曹魏皇室,不可能丝毫不顾忌士大夫们的观感。阴谋的目的就是把曹丕搞臭,看起来基本上算是达成了目的……
曹操是个聪明人,但难免身在局中,一叶障目。而即便他真的已经猜到了真相,那么欲还一个儿子清白,就必须牺牲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曹冲圣眷犹在曹丕之上,曹操真能下得了这个狠心吗?
群臣纷纷谏阻曹操,只有是勋垂头沉吟,良久不语。曹德见状,暗中横过手肘来拱了是勋侧肋一下,那意思:琢磨什么哪?你也赶紧开口劝劝我哥吧。
是勋于是先痰咳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然后伸手一指那份报告书,缓缓地说道:“此情或有……”随即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大喘了一口气,接着道:“亦或无有。陛下欲废太子,即此何以服众?”你到底打算用什么理由来废掉曹丕的太子之位呢?
曹操两眼一翻:“可使其自辞也。”反正已经有过一位太子主动辞位了,还怕再来第二个吗?我还需要去找什么理由吗?
是勋还待再劝,却被曹操一摆袖子给拦住了。随即曹操眼眶突然间一红,黯然说道:“吾家本非天家,昔为汉臣,四方征战,家中诸子,子修最长,常仕身侧。余则子桓、子文、子建等相游戏,总角无猜,和乐融融。不想既受天命,为一冢子位,而至兄弟反目,斗角勾心,见之岂不使人悲哀,且战栗觳觫也。今若仍以之为嗣,恐朕百年后,将分裂国家,且阋墙而互害也。为人父者,岂忍见此?”
是勋闻言,不禁吓了一大跳,心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怕几个儿子争来夺去的,将来会自相残杀?那么除非你抛弃帝位不要,或者……
曹操感伤已毕,表情却又瞬间更改,“啪”的一拍桌案,怒目圆睁:“朕意已决,正不必多言。且言谁人为继可也!”
曹孟德马上皇帝,威势一抖,实足骇人,群臣乃皆不敢再多劝阻。当下冷场了好一会儿,还是曹德先开了口:“以序论之,当为子建……”
曹操一皱眉头:“子建不可!”才揭出他跟丁仪暗通款曲,有谋夺储位之意,我也才削他藩国,惩罚过他,怎么可能立他当太子呢?随即目光冷冷地扫过众人,问:“子盈可乎?”
是勋心说谁都可以,偏偏就是曹冲不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