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洛尘倒是有些诧异,“妹妹此话当真?王爷真的有意想提携我?可是,我生性愚钝,又嘴笨。若不是你在背后提点我,我只怕是入不了王爷的眼……”
“二哥天资聪慧,只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假以时日,肯定会有大出息。”柳雨璃宽慰道,但她的话却是认真的,丝毫不带恭维。
二哥的脾气虽然憨厚耿直,但是若走仕途,定是个刚正不阿,高风亮节的好官。
朝中这样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现下二哥都十二岁了,正是发奋图强的大好良机,可不能白白荒废了。
“二哥,你明年童试可想下场考一把?”柳雨璃话锋一转。
如今已是四月初,距离明年童试还有一年的时间,二哥是有功底的,考个童生应该不成难事。
若千凌昱真有提携之意,二哥就更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才行,最好是有功名加身。
“可是我对朝堂政治问题上涉入不深,自知策论文章写得太过肤浅了些。只怕有些吃力。”柳洛尘垂下头,策论对他而言确实难了不少。
“策论?”柳雨璃若有所思,“看待朝政时事需稳准狠,针砭时弊,引经据典,见解独到。要想写好策论文,得有敏锐的洞察力,谋篇布局和论述深浅都得字字斟酌。”
柳洛尘抬起头,满脸惊奇,“妹妹,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连策论文都懂?”
“只是略知一二。”
柳雨璃娓娓道来,“前世我也看过不少进士们写得策论文,其中有不少气势磅礴,观点深刻的好文。然而,他们能预见问题,却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问题延续下去。
优秀的文人大多都不在权力核心,看待朝堂问题自然会浅很多。真正上乘的策论文,不在借古,而在讽今。”
柳洛尘只觉得受益匪浅,差点冲柳雨璃行拜师礼了,“妹妹,你真是太厉害了!”
柳雨璃摇头,“我对这些也并不精通,二哥还得靠自己感悟,得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才行。或是拜求名师指点。”
“之前亦皓兄给我说过,他认识一叫陶恒的举人,又名南城先生,他曾因一篇策论文而名扬天下,经邦论道、极而言之,所谓是一言兴邦。
他说等南城先生云游回来后,给我引荐一二。”柳洛尘突然想到吴亦皓说过的话,对南城先生好奇不已。
柳雨璃凝眉,喃喃自语道:“陶恒……”
这个名字好熟悉,前世好像在哪里听到过。自己深居后宫之中,陶恒的名号能让自己有所耳闻,想必是个人物,定不会是个市井之徒。
前世听闻他的名号,可与策论文无关,会是什么呢?
柳雨璃细细思索着,只觉得脑袋里一团乱麻。
罢了,先不去想了!时隔久远,指不定哪天就突然想起来了。
次日,柳洛尘说动了柳文杰,往施粥棚的粥里,加入了一成沙子。
饥民没有明显减少,只少了些许,不到一成的人。
第二日,施粥棚里的粥,又被加入了两成沙子。
饥民们议论纷纷,领粥的队伍比起前一天,少了两成。
第三日,施粥棚里的粥,又加入了三成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