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东北军区的佯动仍在继续。王仁指挥着部队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演练,他们展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让倭国的情报人员看得胆战心惊,东北军区已经列装了黑省最先进的步枪和轻机枪,这点是其他军区所不能比拟的。
倭国国内此时一片恐慌,军政府内部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人主张继续加强东北边境的防御,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十里洋场,但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争论,因为华国的进攻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
在十里洋场,华国海军、南方军区对倭国海军突然袭击后,倭国军政府发现储世新的西南军区不见了,一时之间荒神了,最后经过推测和对华国海军踪迹的分析,发现西南军区可能已经对倭国本土发动登陆作战了,正在讨论的众人被传讯员的紧急军情给打断了,情报上赫然写着:华国西南军区已经在倭国本土南部登陆,驻守部队为刚组建的部队,部队在华国抢滩登陆的战斗中,发生哗变,阵地已经丢失,华国部队人数不详。一时之间会议室鸦雀无声,全都看着渡边裕之。
渡边裕之看着东亚的沙盘,一时之间犯难了,十里洋场的部队回撤回本土,华国的南方军区肯定会死咬住不放,但是如果第三战场的部队不回撤,倭国本土的军事力量空虚,根本防备不住华国的部队,但是和华国在半岛对峙的军队一旦调动,张廷玉他们就应该再次集结部队发动猛攻,华国东北军区已经介入战场,让华国再从半岛为跳板进攻到倭国本土,倭国两头夹击。
渡边裕之在沉默中挣扎了许久,最终咬咬牙下达了命令了,他决定从十里洋场撤回部分部队回援本土,同时紧急调动国内的预备役部队前往南部战场进行阻击,在渡边裕之看来,哪怕第三战场的部队折损过半,只要把华国的部队从倭国本土赶下去,这也是一场胜利。
华国西南军区在登陆后迅速站稳脚跟,储世新指挥着部队有条不紊地扩大着登陆场,只是如果有人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储世新貌似是在防御倭国抢滩登陆,反而不时在建设营地,趁着倭国没有反应过来,华国运输船把武器,辎重,后勤不要命的运送,显然储世新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华国在赌倭国会调动十里洋场的部队来打西南军区。
华国西南军区在登陆点紧张地进行着部署,储世新深知这场战役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坚守并扩大战果,而且能不能把倭国第三战场的士兵活捉也,他和宋逸不断地在前线视察,指挥士兵们构建防御工事,那些沙袋被一袋袋垒起,战壕也在不断地加深拓宽。
倭国方面第三战场也收到了紧急,从十里洋场撤回的部队正火速奔赴本土南部战场,在运输船上,倭国士兵们个个面色凝重,他们清楚即将面对的是华国的精锐之师,而国内紧急调动的预备役部队,由于缺乏足够的训练和磨合,在奔赴战场的途中显得有些慌乱。
当倭国的先头部队抵达南部战场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华国军队的防御工事已经颇具规模,然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登陆场,于是立刻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军舰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华国军队的阵地上,一时间硝烟弥漫,但储世新和宋逸早有准备,他们躲在坚固的防御工事后面,等待华国海军的到来,用精准的火力回击着倭国军队,储世新在指挥所里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局势,根据倭国军队的进攻方向不断调整着防御策略。
在十里洋场,华国南方军区察觉到倭国部队的回撤,他们迅速调整了作战计划,一部分兵力开始在十里洋场布防,防止倭国给华国一个回马枪,毕竟华国南方军备力量也是空虚的;另一部分兵力则在十里洋场附近的海域进行巡逻,防止倭国从其他地方调兵增援。
在倭国军队凶猛的进攻下,华国军队的防御工事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依然屹立可以使用,储世新在指挥所里不断地发出指令,士兵们沉着应对,用密集的火力网给予倭国军队沉重的打击,告诉他们抢滩登陆,华国才是No。1。
华国海军在接到消息后,火速赶来支援,几艘战舰乘风破浪,出现在了战场的海域,随着华国海军的加入,战场上的局势开始发生转变,海军的火炮精准地打击着倭国军队的进攻部队,让他们的进攻节奏瞬间被打乱,倭国的海军是支援陆军抢滩登陆,阵容过于密集,导致华国军舰的命中率极高。
倭国军队的指挥官见此情形,焦急地命令部队进行分散进攻,试图避开华国海军的炮火覆盖,但华国军队在储世新的指挥下,协同作战能力极强,陆军部队利用防御工事的优势,对分散且没有海军支援的倭国军队进行各个击破。
在十里洋场,华国南方军区的第一军布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在关键位置设置了重火力点,同时加强了对周边区域的巡逻。虽然南方军区的兵力有所空虚,但士兵们的士气高昂,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防御任务。
而在倭国本土的南部战场,倭国的预备役部队也陆续抵达,这些预备役部队的加入,使得倭国军队的进攻力度再次加大,他们不顾伤亡地向前冲锋,试图用人海战术冲破华国军队的防线,但是储世新和宋逸用火力网告诉了他们,面对华国部队的时候,用人海战数是多么可笑。
储世新看着倭国军队的疯狂进攻,心中并无畏惧,他命令士兵们将一些重武器转移到新的射击点,对倭国预备役部队进行集中打击,同时,一部分华国海军也调整了炮击角度,对倭国预备役部队的后方进行轰炸,切断他们的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