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请!”
花姨娘叠声地让儿子进来。
“瞧瞧咱们郡主就是大方,一出手就是两匹湖绸,你姨娘我都多少年没见过这等好东西了!”
花姨娘爱不释手地摆弄着桌上的衣料子。
大少爷看了眼并不是很感兴趣:
“对人家来说这算什么。”
“那倒也是!先夫人是国公府的姑娘,当年的嫁妆就一百零八抬呢,听说郡主回来时跟了几大车,她送你什么好东西了。”
“还能有什么,左不过笔墨纸砚,再加几套新书。”吴知书并不擅长读书,对这文房四宝还真是不爱。
花姨娘没什么见识,一听儿子的口气以为都是不值钱的,便也觉得没意思了。心想着这个大姑娘也太麻烦了,怎么不干脆送些银两,还省得她操心了呢!
随即想到自己的出身,顿时不自在了。
“你坐坐就回去吧,平时远着些郡主,别给抓到把柄了,我去太太那看有什么能帮忙。”
急匆匆地就去了正院。
大少爷看了叹了口气,他年纪也不大,但环境让他早熟。
这要换个人家,亲姐姐是郡主,那肯定得亲近着交往以便为今后谋个前程。
可自家这里却不同,母子二人是恨不得这个大姑娘忘了她们才好,不求拉扯,只求不迁怒。
当年太太的死虽然不能全怪他们母子,但他们总是扎眼的存在,生怕东如记恨着报复。
其实这些年他们也不好过,父亲就没进过姨娘房里,而老太太,虽然开始很疼爱他,但在太太死了苏家找上门后,这份疼爱也淡了许多,尤其在后头太太进门生下嫡子、女后,他更成了尴尬的存在。
所以不受宠的花姨娘只能抱着太太的大腿不放,只是这往后母子二人要仰仗的鼻息又多了一个。
不提对方的杞人忧天,东如才没空理他们这些呢,现在正忙着处理各处传来的消息。
“噢?书院有三名举人中了进士?好啊,这样一来书院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
鸿蒙书院是东如开的,只是很少人知道,她也不打算让人知道。
里面是悄悄培养的一些贫困书生及一些孤儿。
要想走向顶端总要朝堂上有人才行,所以东如不但开了文院,还有武院。
不想这次的春闱竟然考中了几个,想到以后会被派官东如的心情很好,早就忘了回吴家时遇到的糟心事了。
吴匀和母亲生气却也没办法多说她什么,回头自己亲自给管家交待,大姑娘要做什么都不许拦着,要是让他知道谁敢对大姑娘不敬全家发卖。
女儿这么多年没在身边他就已经够内疚的,自然更想补偿她,让她在家里住得舒服。
这份好意东如却接受了,要她在府里大门不出那肯定是不行的,她还有一大摊事呢。
这不刚回府第二天她就有事要出去了,想了想东如还是去了正院。
“太太,郡主来了,说是快到门口了。”周氏陪嫁的婆子慌慌张张地进来回报。
作者有话要说: 补昨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