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是说的都对,做起来都错。
什么叫不愿意听朝廷号令的?
谁会不听?
又不是要造反,肯定是谁都听。
“行,你们都说得很好。近来,福建官场大乱,便是惹得江西、广东都有奏疏参奏丰熙,如果朕糊涂一点,或是疑心重一点,想必丰熙是坐不下去那个位置了。那么朝廷要做的事,实际上也就停了。”
“而尽管朕支持丰熙,你们从字里行间应该也瞧得出,丰熙担得干系极大,其实非常不易。碰着一个地方宗族有在京里为官的,还要上疏参他,地方的官员体会不到圣意,又威风惯了,朕还可以理解。但朕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离朕很近的一些大臣们有一天也为了家里那点事来和朕闹脾气。”
“开海是利国利民的大策,不管是谁,朕都希望能够从大局考虑。你们也都在朝廷为官,朕什么时候就让你们吃糠咽菜,或者把家里地窖里的那些银子都挖出来给朕了?”
这话说的四人脸色一顿惊吓,立即跪下来说没那回事。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谢以中,你是状元,德才俱佳,就你来吧,以侍从室的名义写一篇文章。号召一下大明的官员,不要把家乡几亩田地的利益争端带到朝堂上来。”
谢丕不疑有他,老老实实的回礼,“是,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这种软绵绵的号召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不过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好办法与坏办法,办法都是要看对谁用。
低品级的官员视野窄,不知道伴君如伴虎,所以不见棺材不掉泪。高品级的官员知道皇帝的意思,而且还爱惜羽毛,那便不一样。
尤其谢阁老,也是爱惜羽毛的人。
谢丕回到家中润色文章,活儿只干到一半,谢阁老就知道有些话是对他讲的了。
看起来,皇帝是指最近那些出身地方宗族而上疏的官员,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低品级的官员,皇帝怎么会将那些人放在眼里,说来说去还是他。
因为阁臣有引领性作用。
如果皇帝饶过阁臣,那就不好惩罚其他人,如果不饶过阁臣……
谢迁摸着胡子想明白了,皇帝政治智慧极高,权术运用在此处,其实是在提醒他。
第二日,谢阁老便递条子入宫请罪去了。
朱厚照坐在大大的龙椅上,谢迁能来就代表他还没老到那个程度,还能上牌桌。
“朕让你的儿子写那个倡议,是对所有官员说的,不独针对谢阁老。不过也只有谢阁老入宫请罪,阁臣之风范,还是与其他人不一样。”
www。biqizw。com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