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大唐纨绔公子好看吗 > 193 西域安置(第1页)

193 西域安置(第1页)

西突厥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李世民就派出了官员和士兵去接替已经在西域呆了半年的长孙营的将士们。[比奇中文网wwwbiime首发]由于一来一回路上时间有所消耗,因此待薛仁贵率领胜利之师凯旋归来后,长孙凛已是回到长安一月有余了。

尽管李世民之前已是对长孙凛嘉赏了一通,但对于这场史上绝无的大胜,作为一国之君的他还是要对下面的有功将领大赏一番。因此当即颁布圣旨,宣长孙凛率其部下薛仁贵、王大牛、马富马贵兄弟等将领,到太极殿接受圣上觐见接受嘉赏。

今ri觐见凯旋之师的仪式自然比平ri的“御门决事”的礼仪要隆重。五前,黎明的曙光刚刚揭去夜幕的轻纱,承天楼上传来了第一通鼓声。六只大象由御林军押着身穿彩衣的象奴牵到了顺天门前,分成三对站立在门楼两侧,同左右金吾卫一起肃立不动。

五过后,二通鼓响。朝臣们6续进入顺天门,都到两侧的朝堂内候着,文官居东,武官居西,成为定制。虽然长孙凛之前还被封了个谏议大夫,但他主要的功勋都是以武官的名义而打下的,所以他和薛仁贵等人也都是站在武官这一边。

三通鼓罢,嘉德门的左右偏门即掖门拉开,一簇卫军走进门内,夹着御道分两行排列整齐。担任仪仗的太监们从宫中出来,在丹墀下边排班站定。班尾是三对仗马。金镫、金鞍、赤金嚼头、黄丝辔头。

丹陛左右,排列两行护驾待朝地御林军,他们戴红缨头盔。佩弓矢刀剑。身披光甲,铜镜被打磨得非常光亮,在晨曦的光照下,反shè出耀眼的光芒。文武百官走出朝堂,从左右掖门跨进太极门,按照文东武西,以及衙门地官阶品级。排成两班。恭立在丹墀上。四名御史分班在北面朝南站立着,负责纠仪。

五三点,站在丹墀一侧的太监挥起净鞭在空中盘旋几下,用力一抽——啪!——清脆的鞭声响彻云霄。啪——啪——啪——连着挥响三次。内官传呼:“陛下驾到!”

大群太监簇拥着御辇出来,导驾官从太极门导驾而出,步步后退,将御辇导向太极殿内的御座跟前。文武百官躬身低头,不敢仰视。李世民身着一身紫纱袍。平稳地走出御辇,升上御座。御座背后的宫女执着伞扇。两旁站立着数名太监。

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轻烟,异香飘满殿堂。鸿胪寺官洪亮地唱道:“入班行礼!”群臣面向御座,依照鸿胪寺官的唱赞,有节奏地行了一拜三叩头地朝礼。长孙凛也是装模作样地跟着官员拜了拜,思想没有集中,四处张望,却见王大牛也跟他一样一脸不耐烦。两人心领神会地相视而笑。

另一个鸿胪寺官跪在御座前面。奏报在太极门外谢恩和叩辞的官员的姓名和人数。一名太监将一张红纸名单展开,放在龙案上。李世民边看便问了两句。下意识地朝门外望了望直如石头一般跪伏的人影,收回了目光。鸿胪寺官起身倒退几步,转身朝门外高呼:“谢恩叩辞官员行礼!”太极门外的官员依照立在左侧的鸿胪寺官的唱赞,远远地向皇上行了五拜三叩礼。

三省六部等衙门照例行公事后,朝霞从东方喷shè出来,铺得满天火红斑斓。太极殿浸染在一片熹微中,窗棂上摸着鲜黄和嫣红的彩晖,殿堂内飘飘袅袅地香烟幻城了亮蓝sè。

李世民闪动龙目,一手捻着卷翘的唇髭,问道:“长孙凛、薛仁贵、王大牛、马富、马贵,何在?”

长孙凛走在前头,薛仁贵等人则是依次跟在他地身后,按照正步走到了御座之下,这几人纷纷跪了下来答应道。

李世民扫视了一边这些年轻将领们,他也是带兵打仗过来的,自然能看出这些走路龙行虎步,眼神目光炯炯的汉都是不可多得的武将人。便满意地朗声笑了几声,连连点头地说道:“果然是一夫敌万的强将,我大唐自建国以来名将辈出,如今又有你们这些盛世大将,真可乃我大唐之万幸!”

长孙凛和他的部下赶紧连忙叩谢,口中也是连称什么一切都是皇帝的功劳,微臣只是尽绵薄之力之类地话语。

李世民却是当堂颁诏加授薛仁贵为昭武校尉,王大牛为昭武副尉,而马富兄弟也被成为了怀化司阶,各自地军衔都升了一两品不等。而每人再赐绢五百匹,连同之前已经被赏赐过的长孙凛也是见者有份。

而长孙凛却是上前跪辞说道:“陛下,微臣适回京之际,已得陛下赏赐,本来就心有不安。此次西征突厥,并非是臣一个人或者一小群将士地功劳,这一切都属于整个西征突厥的士兵们。长孙营前往突厥时的士兵有五千余人,而班师回朝的原班人马只剩下了三千余人,也就是说有两千多名士兵已是深深埋骨于异乡之土。所以陛下的赏赐,在别人看来也许只有无限的荣耀,微臣却是看到士兵们一个个的鲜活的生命和赤之心。微臣恳求陛下将赏赐微臣之物用以重赏活着的士兵与体恤烈士的家属。如此一来,即可让士兵们能安心从军,也可让天下闻名陛下的盛誉。”

“微臣也恳求陛下转赐!”

薛仁贵闻言也是跟着附和道,而王大牛等人见状也都纷纷同意。

长孙凛不禁干瞪眼,要知道他自己出身于富贵家庭,几百匹绢对于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然后薛仁贵他们可是实打实从草根一直打拼出来的,怎能也这么高风亮节呢?

李世民却是哈哈大笑,然后转过头来对身边的李公公说道:“传朕旨意,凡此次西征之军士皆可领一份赏,尤其是要厚赏烈士之家属。”然后对着长孙凛这几人说道:“这下诸位爱卿可就放心领赏了吧?朕所赠之物绝不会收回,你们还是接受嘉赏……”

这回可没有人再反对了,大家都行叩谢之礼,万岁之语响彻太极殿内——

觐见礼毕后,李世民接下来就是命令朝臣各舒己见,如何处置突厥和高昌这片广阔的领土和民们。殿堂上顿时活跃起来。

许多官员都纷纷启奏,中书侍郎颜师古手捧象板,端肃仪容出班奏道:“陛下,自古以来突厥和高昌因为距我大唐万里,就难以臣服,陛下既然使他们降服称臣,就把他们安置在河套以北,让酋长们分别统领各自的部落,则永无后患。”

而太右庶,门下省侍郎孔颖达则见解不同:“陛下,北狄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祸患,即便是当ri称臣伏拜却是时常出尔反尔。幸而今天败亡,臣认为应该拆散他们的部落,分别遣送到各州县,教他们耕种织布,由放牧转化从事农业,使得塞北永远空旷无人。”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张,李世民端坐在御塌上,侧耳倾听,不插言,不表态。他想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加以比较、判断,做出正确而实在可行的决策。礼部侍郎李百药的意见与颜师古接近,但请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以便统一监督管理。

而夏州都督窦静从班部丛中走了出来,举着牙笏,声音响亮地启奏道:“戎狄留恋故土,习ing不容易改变,将他们迁移故土,只会造成伤害,不会有半点裨益。一旦生变故,势必对我国构成威胁。臣以为不如借着他们残破败亡之际,分割他们的徒弟,拆散他们的部落,使其势力分化削弱,易于钳制,永为藩臣,长保边塞安宁。”

“好是仿效汉光武帝安顿匈奴于塞下,保存其部落,顺应其风俗,用来开垦人烟稀少的土地,作为我大唐的屏障,算善策。”中书令温彦博则提出了借鉴汉朝的做法。

李世民微眯着细长的眼睛,时不时地掠一掠那翘成八字形的唇髭,聚jing会神地听着,边听边思索,内心开始思考着光武帝的安边之策,又在思考着长孙凛曾经提过的那套方案,他便抬眼远眺了站在后面呆的长孙凛,然后开口问道:“长孙爱卿,你是离突厥人近,有言权的,对此可有何想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