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连忙放下背篓,打开口子给军爷看,捧出一把红枣来:“军爷,自己晒的枣哩,可甜,军爷尝些?”
那军官笑着摆摆手:“那可不敢,老汉今日是来卖红枣的?”
老汉连忙点头:“是哩是哩,顺便买些豆腐豆糟回去。”
军官一边问话一边翻过了背篓,竟然真的没有拿一颗枣子就放行了:“好了,老汉进城往西走,那边有个早市,农货好卖。”
“卖完了再往东去,跟着人走就是了,满城的人都是西市卖完东西要去东街看看的。”
老汉听这军官说的跟村里村头说的话一样,心里安定了大半,这下是真心实意地捧出红枣:“拿着吃,拿着吃。”
军官笑了:“老汉哦,我们是真不能拿,如今可不比从前了,这守门的士兵,谁要是敢拿东西,立马就能丢了活计。”
要说原来这活计也没什么,但是如今问问看,谁不羡慕?
东海王来了,入冬已经发了两身衣裳了,一身夹袄,一身粗布外衣,还发了一双鞋子。
俸禄虽然没有加,但是上个月一文不少地领到了——可没有像从前那般过上头几道手,十分发下来就剩下六文了。
而且如今东海王妃还专门找了几个附近的妇人,就在城门口边上支着摊子,他们这样上早班的,一来,先去摊子上喝一碗豆浆,吃两根油条。
身上暖暖活活地上值。
下晚班的,还有汤圆跟小馄饨吃。
都是不要钱的,吃多少都行,刚开始那几日,他们都猛吃,一人恨不得吃三人份。
都道东海王跟东海王妃这样做,肯定银子不够,过几日就不开了。
可是如今都一个月过去了,摊子还开着,而且加了馒头。
老汉听了,也不会说别的,就一直念叨:“真好,真好啊。”
去了西市,这才城门刚开,西市就已经人满为患,进西市前,人家一看他背的红枣,让交一文钱,递了个牌子,让他去第三弄第十七个摊子。
老汉过去,十六号已经有人了,十八号还空着,老汉把自己的红枣捧出几捧来,堆得漂漂亮亮的。
刚堆好,十八号也来了,是个中年妇人,拎着一个包袱过来,拆开一看,是剥得干干净净的核桃仁,一瓣一瓣的,漂亮极了。
那妇人见老汉孙子可爱,递过一小把来:“吃罢。”
老汉连忙捧回红枣去,妇人笑道:“我不缺这个,老汉留着自己卖吧。”
老汉惶恐:“这怎么行,这怎么行。”
那妇人笑道:“真不打紧,我昨儿才买了不少呢,改明儿我要熬芝麻核桃糖出来的,红枣家里真有不少。”
老汉听过才放下心来:“城里人吃的好。”
那妇人笑着摇摇头:“从前可不敢折腾这些,就是王妃来了,我家那小子,闲不住,天天去挑豆腐卖,一日总能卖得三四十文钱,便不让我再做那洗衣裳的苦活了。”
“我寻思我也不会别的,就做点儿吃食,昨儿个见人卖剥好的花生跟莲子,有不少人都买呢,我回去便剥了些核桃来,想来应该是有人愿意买的。”
说话间,老汉跟妇人便看到一高一矮两个孩子走过来。
高个的孩子也不过十岁模样,裹得严严实实。
小点儿的孩子是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娃,还吃着糖呢,看到核桃,顿时眼睛一亮,就走到十八号摊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