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许都也开始了夜禁。
数日前刘闯在驿馆大门外遇刺,凶手至今仍没有找到,也使得许都百姓,一个个人心惶惶。
这马上就要新年,却遇到这样的事情,的确是令人感到扫兴。
但没有办法,为了让大家能够安心,曹操不得已只能推行夜禁,也使得许都失去了往年这个时候的喧嚣和热闹。
“伏建公今日和那闯儿曾在马车上密谈?”
“是,却不知两人谈了些什么。不过看样子,似乎没有谈妥,两人在街口分开,那刘皇叔看上去似乎不太高兴。昭之后又去拜访了伏建公,听他话中之意,似乎和玄德公有些关系。”
“和玄德有关?”
曹操浓眉一蹙,露出沉思之色。
倒是郭嘉在一旁笑了,“若如此,嘉倒是能猜出些端倪。”
“奉孝说来听听?”
“这两日嘉奉命追查刺杀刘皇叔的凶手,不想在偶然间听到一个消息。
刘备似乎极其羡慕刘皇叔宗室身份,故而拜托了陈珪陈汉瑜走访城中名士,想要恢复他宗室之名。陈珪为了这件事,拜访了不少人,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承诺,其中更不泛宗室王公。
不过,似乎大家也都知道,刘皇叔和刘备之间矛盾颇深,故而不愿意肯定答复。
若真是为了刘备之事,伏建公必然是去找刘皇叔说和。但以我对那刘皇叔的了解,未必会心甘情愿。”
刘备想要重归宗室,曹操也有所耳闻。
他对这件事,并不是非常看重,甚至得到消息后,根没有放在心上。刘备想要回宗室。心情可以理解。曹操甚至也愿意让刘备回归宗室,至少可以给予刘闯一些牵制,免得他如今张狂。听郭嘉这么一说,曹操倒放下心来,没有再往心里去。他把手中的书卷放下,对董昭道:“公仁,我有一件事想要请你费心……刘孟彦在东莱开设南山书院,编撰四库全书,广收天下典籍。如今。他们首部经卷《十三经注疏》已经编撰完成,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我听说这两日,不少太学博士都收到从南山书院送来的书籍……
一旦这四库全书编撰完成,刘闯必将享誉士林,到时候会更加麻烦。所以我想请你出面。在颍川开设同样的书院,也开始编撰书籍。刘闯以个人名义,我便以朝廷之名,你看如何?”
曹操手中,也有一套《十三经注疏》。
以前他或许不会在意,但当这套十三经注疏完成之后,曹操就立刻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影响力。
一旦这套十三经注疏推广起来。刘闯必然会声名大振。
曹操现在是要打压刘闯,可如果四库全书全部完成之后,他再想打压,恐怕会非常吃力。
毕竟。刘闯现在只凭借一个刘陶之子的名义,在士林中影响力不算太大。
可四库全书若编撰完成,那么他在士林中便能获得一席之地,势必会带来许多麻烦。
董昭想了想。轻声道:“此事倒也不是不能推行,不过还需主公以天子之名昭告天下。则天下士子,必然会纷至沓来。同时,主公还需有一个能够拿出手的代表人物,否则很难抗衡郑玄管宁和邴原三人为首的南山书院。这个人选,需德高望重,一时间却不太好找出来……”
是啊,郑玄号经学大师,儒术无双。
刘闯把郑玄推出来,确实是走了一步好棋。
曹操现在想要模仿刘闯,那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抗衡郑玄的人物。
可这样的人物,又哪是那么容易找到?
“颍川繁钦繁休伯,长于书记,善于诗赋,名声响亮;此外还有颍川堂溪典堂溪子度,也是当代经学大师……”
董昭提出五六个人,却都不能让曹操满意。
他提的这些人,或许都算得上当代名士,声望不俗。
可如果和郑玄一比,这高下立判。弄个不好,反而会落得一个邯郸学步,到最后成为他人笑柄。
郭嘉道:“主公,此事倒不急于一时。
刘皇叔今身在许都,所以那南山书院这么快把十三经注疏拿出来,说穿了也是为保护刘皇叔所为。咱们只要不急于坏了刘皇叔性命,那南山书院自然会放慢脚步。学问这种事情,急不来。刘闯为兴办这南山书院,足足耗时两载,花费钱粮无数,才出来一部十三级注疏。
主公只需稳住刘皇叔,一方面设法筛选名士,另一方面可以天子之名,往南山书院征辟,想来总能招来一些有用人才。这种事情,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我以为主公还是先稳下来再说。”
曹操深以为然,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