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素书什么意思 > 第四章求人之志章(第3页)

第四章求人之志章(第3页)

《易经》说:积累学问,向人家请教,这是豪杰之士增长

本领的关键。

举例

三国时代魏国的管宁与华歆关系很好,都有名气,时称一条龙。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块席子上读书,有个乘坐华美轿子的人经过门前,华歆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用刀子把席子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不久发生了黄巾军起义,管宁到了辽东,见太守公孙度,但他谈的都是儒家的经典,而不是实际,所以不被看重。于是,管宁在山上盖了茅庐,那些躲避战乱的人都来投奔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成了一个小村子的规模。管宁就在这里讲学,宣扬儒家的仁义礼教,不是有学问的人他不见。于是,公孙度认为他很贤能,老百姓也感激他的恩德。

汉代的司马迁,发愤读书,读遍当时的所有书籍。但他并不感到满足,又到全国各地去游学,到实际中吸取知识,

最终写成《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原典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注释

注曰:行欲高而不屈,言欲微而不彰。

王氏曰:“行高以修其身,言微以守其道;若知诸事休夸说,行将出来,人自知道。若是先说却不能行,此谓言行不相顾也。聪明之人,若有涵养,简富不肯多言。言行清高,便是修身之道。”

解释

品德高尚的人说话都很小心谨慎,从来不说大话、空话。他们有深厚的涵养,注重实际的行动,而不是高谈阔论。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高尚其行为,谦虚其言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易经》说:言和行是做人的关键,关系到人的荣辱,所

以必须谨慎。

举例

孔子那么大的人物,也很谦虚。对于他不懂的事情都敢问。他去太庙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问问,直到弄明白为止。

他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也。”正因为他好学勤问,才能成

为千秋师表、百代圣人。

隋朝时的王通很有才干,他到长安去,给皇帝上了太平十二策,但没被皇帝任用。于是,他到了河汾一带讲学,跟随他的学生有上千人。他模仿《春秋》写作了《元经》,模仿《论语》写作了《中说》。唐初的名臣薛收、李靖、房玄龄、魏征等都曾经听他讲授辅佐君王之道,传为一时美谈。清朝颜古翁有诗云:“门罗相府文中子。”指的就是王通的功业。

原典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注释

注曰:管仲之计,可谓能九合诸侯矣,而穷于王道;

商鞅之计,可谓能强国矣,而穷于仁义;弘羊之计,可谓能聚财矣,而穷于养民;凡有穷者,俱非计也。

王氏曰:“恭敬先行礼义,俭用自然常足;谨身不遭祸患,必无虚谬。恭、俭、谨、约四件若能谨守、依行,可以保守终身无患。所以,智谋深广,立事成功;德高远虑,必无祸患。人若深谋远虑,所以事理皆合于道;随机应变,无有穷尽。”

解释

恭敬、勤俭、谦虚、退让是立身持家的根本,是品德才智的基础。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穷困的境地。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谋深计远、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管仲的政治谋略虽然可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因道德的根基不深不广,使孔子惋惜不已。商鞅的计谋可以强国,但缺乏仁义;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能够为国家聚敛财富,但不能让老百姓富裕。二人都死于非命,不能自保,所以,算不上真正的智谋之士。

《淮南子》说:大圣人的智慧固然很多,但他所坚守的却是不多的几条原则,所以他做什么都有成就。而普通人的智慧本来就不多,而他所做的事情却很多,所以做什么都做不好。

《吕氏春秋》说:人与人智慧的差距在于眼光的长与短。

举例

战国时魏国著名的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在窃符救赵之后,就留在了赵国。他听说隐士毛公、薛公在民间隐居,就悄悄地步行前去访问,相谈甚欢。后来秦国攻打魏国,魏国派出使者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对当初窃符救赵的事情很敏感,就说敢和魏国使者交往的处死,众宾客都不敢说什么。这时,

毛公、薛公来见他,说:“公子你所以被赵国重视,名闻诸

侯,还不是因为当初有魏国吗?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局

势紧急,你却不想办法救援。如果秦国攻破了魏国的首都大梁,推翻了先王的宗庙,公子你还有什么面目面对天下呢?”毛公、薛公的话还没说完,信陵君的脸色就变了,赶紧驱车回去救魏国,他召集了五国的军队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汉朝的周昌有一次去见高祖刘邦,正赶上刘邦怀里抱着他的美人戚姬,周昌掉头就走。高祖追上他,骑着他的脖子问:“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仰着脖子说:“陛下是桀纣一样的皇帝。”高祖听了大笑,但心里还是有点害怕周昌。后来,高祖想废太子,周昌在朝廷上坚决反对,高祖让他说,但周昌既口吃又愤怒,说:“我说不出来,但我知道不能废太子。陛下虽然想废了太子,我还是不听你的。”高祖哈哈大笑。后来太子即位,用张良的计策终于安定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