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便听唐军阵中战鼓声响起,左右两翼约两万五千名骑兵涌了上来,对周军的弓箭手和盾牌兵发起了冲锋突击。
秦琼早有防备,自然不甘示弱,将自己的骑兵全派了上去,由罗士信率领,向着敌人反冲过去,以牵制住唐军的骑兵,使他们无法对己方的弓箭手展开突击。
而这时,李世民才惊讶地发现,罗士信的骑兵战斗力极强,虽然他们数量上比让唐军的骑兵少,但骑射水平和装备武器却高出太多,而且他们背后是营寨,可得己方躲在栅墙后的弓箭手支援,一时之间竟和占据数量优势的唐军骑兵打了个旗鼓相当。
此时,双方加起来共约四万余人,在周军城外的大营前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方才罢休。
片刻之后,战鼓声再次响起,周军的长枪兵从营中蜂拥而出,接应自己的骑兵撤回营地,而弓箭手们也开始边射边退,回到营寨之中。
盛彦师知道唐军骑兵即使冲上前去,也未必能在长枪兵面前讨得了好,于是也纷纷向后退去。
不过秦琼知道盛彦师势必不肯罢休,而且己方前沿的陷阱壕沟已全被破坏,栅栏和寨门也有多处被投石机投来的巨石摧毁,或者被火箭焚毁,加上自己在兵力上的巨大劣势。他于是决定趁着战斗间隙,把伤员分批撤向后方的夏县城中。
而秦琼的判断也很准确,他才刚刚命令将受伤人员撤离后,唐军阵形中央的三万步兵,又跟在挡箭车、攻城车的背后,分三个方向攻向周军营寨。
攻防战就在这样惊心动魄的情况下进行着,一直持续到下午。
伤兵不断被运离营地,到达夏县城中。而城外营寨的防御也已千疮百孔,幸运的是,在快要失守时,天色却已暗了下来。此时周军和唐军都已筋疲力尽,而唐军由于是进攻一方,损失要更惨重一些。
李世民还想保留实力进攻夏县,所以并没有命令盛彦师继续连夜攻击,而是下令依山扎营休息,并派出了大量斥候监视周军的动静。
秦琼知道败局已定,如果不趁今晚撤退,只怕明天想跑也跑不了了。他当即下令点燃营中的引火之物,然后全军向夏县撤退。
盛彦师看见秦琼的大营起火,知道周军要撤,立刻派出轻骑兵追了上来。不过却被营帐中一道道灌注火油的壕沟档住,无法衔尾追来。
到了第三天早上,盛彦师终于扑灭了大火,完全占领了周军的大营,打通了前往夏县的道路。但此时周军却已经全部进入了夏县城中,严阵以待。他只得一边安营扎寨,一边等候李世民的主力到来。
……
“呜——呜——呜”
“嗵——嗵——嗵”
幽悠绵长的号角声和沉闷的战鼓声响彻长空,在河东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二十多万唐军就如同黑压压的蚂蚁一般,向着夏县席卷而来,黑色的唐军旌旗遮蔽了冬日的骄阳,耸立如林的枪戟映寒了天空,士兵们闪着寒光的铠甲汇聚成一股钢铁洪流,密布在夏县的城外。
李世民的唐军主力终于兵临城下了。
夏县,城唐军兵临城下后的第一夜,却是在风平浪静中度过,李世民并没有连夜发起进攻,甚至连试探性的佯攻都没有。
但是宇文明却是不敢有丝毫大意,毕竟李世民的厉害他可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其他的周军将领或者对李世民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但宇文明却是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渊能够最后取得天下,李世民居功至伟。可以说,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根本就无法平定天下,甚至有可能在争霸中原的战争中,战败身死。
夜色幽暗、星辰黯淡,宇文明高大的身影肃立在夏县城头,借着淡淡的星光遥望城外,只见李世民整整二十五万大军在夏县城外扎下连绵数十里的大营,一眼望去尽是连绵不绝的白色帐蓬。
而且,李世民显然是深谙围三阙一的兵法精要,将东、南、西三门围得水泄不通,唯独北门外不设一营一帐。想必是给周军一条逃生之路,以免守军认为无法逃脱而拼死抵抗。
这时,他的身边传来了“嚓嚓嚓”的脚步声,只见宋金刚正大踏步走了过来。
“看来今天晚上是过去了,李世民显然也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不然,他应该连夜发动进攻的!”宇文明淡淡道。
宋金刚点了点头,然后望着宇文明英俊的脸庞,低声道:“周王,您吩咐做的事,我已经都准备就绪了,明天咱们就可以撤出城去,放唐军入城。剩下的事,就交给末将吧,请您和几位将军可以连夜撤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