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吐槽历史从清朝开始的句子 > 第32章 朱标 我若不死朱棣不敢篡位(第1页)

第32章 朱标 我若不死朱棣不敢篡位(第1页)

张三:自古以来,最无情无义之处当属帝王之家。在那座金碧辉煌、权力至上的宫殿之中,无数人为了争夺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而不择手段。历史的长河中,曾上演过无数场手足相残、父子反目的悲剧。其中,靖难之役无疑是明朝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狗血剧情。

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朝建文年间,一方是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另一方则是年轻仁慈的建文帝朱允炆。他们本应是亲如一家的叔侄,但命运却让他们站在了对立面。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四子,一直对皇位觊觎已久。而朱允炆则凭借祖父朱元璋的宠爱和遗诏登上了皇位。

然而,朱允炆登基后不久便开始推行一系列削藩措施,触动了包括朱棣在内的众多藩王利益。于是乎,朱棣以

"清君侧

"为名发动叛乱,史称

"靖难之役

"。经过长达四年的血腥厮杀,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城,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政权,自已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

话说这侄儿朱允炆啊!那可真是身份显赫,他乃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器重的嫡长子——朱标之子。想当年,朱标风华正茂,却不幸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而在此后,朱元璋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宁愿将皇位传于朱标的子嗣,也不愿传给其他亲生儿子。此举充分彰显出朱元璋对朱标的偏袒与钟爱之深。朱标离世后,身为父亲的朱元璋悲痛欲绝,哭得撕心裂肺,仿佛整个人都被抽空一般。仅仅一夜之间,他便变得苍老许多,仿佛岁月在他身上加速流逝。

实际上,朱标之死不仅成为了朱元璋心头永远无法磨灭的痛楚,更成为后世众多文人墨客心中莫大的遗憾。他们不禁感叹命运无常,天妒英才,因为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是绝不可能篡位的,甚至于后来的明朝历史都会走向截然不同的一个方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朱标究竟有多恐怖呢?

朱标:我是朱标,我是大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嫡长子,天然的大明皇位继承人。当然,会投胎的幸运开局并不意味着就能一直将皇位继承人的位子坐稳,后天的能力和努力也是重要的考核标准。

除了自身需要不懈地奋力打拼外,能否顺利登上皇位宝座,还与父皇对自已的宠溺程度紧密相连。要知道,在以父系权力为主导的封建时期,父亲对继任者的钟爱之情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继承者地位的稳固性。拿我和四弟朱棣来说吧,我们俩同属最为出类拔萃且功绩卓著的皇子之列,但朱元璋却唯独对我这个皇太子青睐有加。

朱元璋:

在标儿尚未出世之前,我心中最为殷切的期盼便是能够拥有一个完全归属于自身血脉的孩儿。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陆续收养了数百个孩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被收养的孩子们竟然逐渐成长为一批得力战将,成为协助我开疆拓土、夺取天下的肱股之臣。

而就在标儿诞生之际,我恰好身处前线,忙于征战四方。那时,我恰巧行经一片风景秀丽、风水极佳之地。当接到标儿降生的喜讯后,我激动万分,立刻寻得一块巨石,亲手在其表面镌刻下“来此山者,不患无子”八个大字。

正因如此,对于我的长子朱标,我自然寄予了极高的期许。自从登上吴王宝座那一刻起,我便毫不犹豫地将朱标定为世子。不仅如此,我还不惜耗费巨资,聘请了当时声名远扬的宋濂等大儒前来为朱标传授经典学问。平日里稍有空闲,我也会亲自对他加以训导,向他传授为君之道以及如何洞察世情、了解百姓疾苦等重要知识技能。我反复告诫他,务必深入民间,切身体验民众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朱标:除此之外,父皇更是特立独行地让我亲自深入到民间去,切身体验百姓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这种独特的历练机会,可是其他皇兄皇弟们从未有过的待遇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父皇对我寄予厚望,并煞费苦心地培养我成才。

而我也没有辜负父皇母后的期望,尽管他们对我百般疼爱,但我并没有因此变得骄纵跋扈或者玩世不恭。相反,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性格宽容大度、心地善良仁慈之人。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民众的苦衷和困难,真正做到了与老百姓感同身受。

宋廉:在亲历民间的过程中,太子看到民生凋敝之景,更是走一路哭一路,回到南京面见皇上时,仍然哭得肝肠寸断,连皇上看了都不禁被深深打动,老眼泛出泪花来。这一刻,相信在皇上的心目之中,太子已经成为了一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

大明帝国开辟之后,咱立刻设标儿为太子,并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和爱护,将朝中所有忠臣贤臣都一股脑地往东宫设,至于教育培养太子的老师们,也都是些儒学大家和顶尖名师,颇有望子成龙之意。

朱标:为了让太子能够稳坐江山,顺利登上皇位,父皇展现出了无比的决心和狠辣手段。他毫不犹豫地挥动屠刀,铲除一切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势力,使得朝廷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在这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无数官员被牵连其中,有的被贬谪流放,有的甚至惨遭灭门之灾。而父皇却视若无睹,一心只为太子扫清障碍,哪怕双手沾满鲜血也在所不惜。

经过一番铁血清洗,那些曾经觊觎皇位的人纷纷落马,朝廷中的异已势力也被彻底消灭。至此,太子手中的权杖

朱元璋:标儿不仅仅是咱血脉的延续,更是咱与马皇后患难与共、伉俪情深的见证,意义非同一般,就犹如心头的“白月光”,是其它所有儿子都不能替代和超越的。更何况标儿,也是一个积极向上、能力出众的好青年,与兄弟之间的感情也处理得相当到位。

朱标:对于其他太子,那是一个高危职业,历史上多少太子因为权力在握遭到父皇的猜忌、兄弟的嫉妒从而中道崩殂、死于非命。对于我来说,父皇的猜忌?压根不存在,父皇就巴不得直接把自已打下来的江山送给他,对于我,父皇只有引以为傲,望子成龙的心情,完全不怕他夺权篡位。甚至于有人说就算我朱标真的造反,父皇都只会担心我的兵马够不够。至于孤的兄弟们,又是否会眼红?恨不能将我取而代之呢?

朱棣:大哥这位太子爷可谓是众望所归,令我们这些做兄弟的由衷钦佩,实在是挑不出半点儿毛病来,更甭提有谁能取而代之了。但凡兄弟之间起了争执,他必然率先站出来充当和事佬儿,苦口婆心地劝解双方,直至众人尽释前嫌、和好如初。而且,无论哪位弟弟捅出娄子,惹下祸端,他总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之说情,始终秉持着兄弟间同气连枝、惺惺相惜之道义。哪怕那位弟弟整日游手好闲、为非作歹,甚至贻害苍生,他依然会不念旧恶,尽力为之开脱罪责。

我那二哥朱樉啊!曾经可是个无法无天之人呐!他仗着自已皇子的身份四处搜刮民脂民膏不说,还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他所做的那些丑事终于还是被曝光了出来。得知这个消息后,父皇气得火冒三丈,当场便宣布要将二哥赐死。

就在这时,太子大哥站了出来,他毫不犹豫地向父皇求情,表示愿意替二哥承担部分罪责。原本以为这样可以平息父皇的怒火,但谁能想到,父皇竟然在听到大哥的请求后,立刻改变了主意,不仅赦免了二哥的死罪,甚至连一点责罚都没有给二哥留下!

这件事情让我们这些兄弟们都震惊不已,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父皇对太子大哥的宠爱程度之深。

因此,我们这些做弟弟的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那或多或少存在于心中的夺权之念。要知道,无论我们怎样费尽心机去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父皇都绝对会毫无保留地信任朱标大哥。而如果我们妄图谋害太子哥哥的事情败露,那么等待我们的结局必将无比凄惨。难道说,在父皇眼中,除了太子哥哥之外,其他皇子就真的如此微不足道吗?

是的,的确如此。父皇二十五个儿子,其实分成两种,一个是大哥,另一个是其他儿子!

朱标:与四弟相比,我们不仅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而且他还拥有着超乎常人的才能和辉煌的成就。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性情竟然也酷似我们的父皇,一样的杀伐决断,雷厉风行。毫不夸张地说,他简直就是父皇的翻版!按照常理来讲,历代帝王往往会偏爱那些性格气质与自已相似之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父皇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朱元璋:咱打心眼里喜欢标儿身上那股子宽厚仁爱之气,这可是咱自个儿怎么都学不来的啊!所以说呢,咱真心期望着下一代的君主能够继承和发扬这种品质,做一个贤明仁慈、广施恩德的好皇帝。只有这样,朝堂之上才能既有刚毅果敢之人主持大局,又有宽厚仁和之士调和关系,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相得益彰的局面。如此一来,国家必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繁荣昌盛、长治久安也就不在话下啦!

宋廉:大臣们显然也更希望太子能够成功上位,因为朱元璋时期,我们上朝都得提心吊胆,生怕说错一句话就要掉脑袋,而朱棣这样的性格当上帝王,无异于又要让我们提心吊胆地上朝。不过,在太子病逝之前,朱棣也没啥希望篡位,毕竟太子的实力和地位摆在那里,而他自已的羽翼也尚未丰满。

朱元璋:

标儿英年早逝之后,咱悲痛欲绝之余,也操心起大明王朝最终交付于谁的问题。想来想去,为了防止手足相残、也为了图个方便,朕便选择让标儿的次子朱允炆继承了他父亲的太子之位和所有资源,并再一次血洗朝堂为小皇孙铺平道路,随后才放心地驾鹤西去。

朱棣:

这就让本王心里有些不服气了,之前有太子压着,我心服口服不说什么。但是大哥死了,自已作为兄弟里面唯一一个能成大器的,凭啥不传位于自已,而是传位于一个没啥资历的朱允炆?再加之朱允炆也不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一接过皇位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削藩,夺取叔叔们手中的权力。这就逼得本王不得不果断出手篡位,跟朱允炆拼个你死我活,然后成功篡位。

朱标:当然,朱棣在位确实也做出了不少的功绩,但是若本太子不死,父皇也不必在暮年血洗朝堂大杀功臣,能给朝廷留下更多可用的人才,朱棣也会老老实实做大将军,为明朝江山开疆拓土。受其鼓舞,燕、秦、晋、辽等塞王将如西周的诸候那样向北扩张。又由于明朝的首都也大概率会留在南京而非朱棣更喜欢的北京,届时大明孤的子孙或许就会向南开拓,发展海运,走向另一条历史道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