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真实的蒙古国 可可印象 > 第28章 蒙古国与大盛魁(第1页)

第28章 蒙古国与大盛魁(第1页)

王老爷子今天的心情特别好,八十多岁的人了,两眼放光,笑容可掬的看着我。

我能感到,老爷子一定是有一肚子话要对我说。

王老爷子的家乡是中国山西省太谷地区的。从明代开始,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因战争的需要,民众自发组织的,迅速崛起的,为明朝戍边军队做后勤保障的,民间商业组织。

当时,明朝的西北边境是以长城为界,来防御北方草原民族的入侵和骚扰。

既然和军事有关,那就免不了打仗和驻军。

无论是打仗还是驻军,做为一个政权,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有没有赖以支撑的经济基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士吃不饱肚子是没法打仗的。

单靠官方后勤保障部队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当时以马拉驼运的技术条件下,还不够运粮的军人和牲畜吃的呢。

据历史资料记载,能有十分之一的粮食运到前线,交付给戍边的将士们,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见后勤保障,是多么耗费国力的的一种无奈啊!

山西正好在长城沿线,而且又盛产粮食,人口众多,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明朝廷聪明的看到并利用了这一点,解决了一个令各朝各代都头疼的军队后勤补给难题。

在当时,整个山西晋中南地区,从事这项工作的民间组织有很多,把当地生产的粮食,送到朝廷指定的地点,就能够获得比其他销售方式更高的“溢价”,这无疑对老百姓是一种很大的诱惑力,因此在山西晋中南地区,陆续成立了众多从事为朝廷送军粮的民间组织。

他们和朝廷签订协议,自行出资组织粮草,自行运输,运往中原北部和大西北地区,交付给在长城沿线戍边的将士们,然后拿回收据,交付给朝廷,朝廷给他们结账。

可以想见,朝廷结的账,那是百分百收到的实物啊,在这个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消耗及损失,只能由这些民间后勤保障组织自行承担了。

这些民间组织的另一项赚钱方式就是,可以跟随远征作战的军队,在驻地售卖其他商品,随时保障部队生活用品的需求。

当然,对于这些民间军需保障组织的付出,朝廷也不能完全用财政来支付,毕竟国库也缺钱,为了弥补和鼓励这些民间后勤保障组织,就动用了一些其他的刺激政策。

“盐铁官营”是自春秋战国时期,历朝历代由官方垄断经营的生产及生活资料,老百姓是绝对不可以染指的,但是这些为朝廷充当了戍边军需保障的民间组织,朝廷给予了一定的“盐铁”特许经营权。

能够拿到这个“盐铁特许经营权”的民间组织,也是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和组织能力的,因此在山西晋中南地区相继成立了几家正规的商业组织,也就是后期所称的“商号”吧。

“大盛魁”就是众多商号之一。

“大盛魁”从一开始组建,就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大股东除了分红权,没有任何决策权,实际管理大盛魁运营的,除了基层“伙计”,中层“伙计”,就是高层“伙计”。

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使得“大盛魁”始终存在着一种永不懈怠的商业精神,并一路走来。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在明朝走完了他的历史进程之后,以晋商为主的,专门为朝廷做军需的这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不仅没有被明朝的退出而退出,反而又被清朝所倚重,并发扬光大了。

苏布达大姐有点累,要休息了,叮嘱我们不要聊的太晚。

王老爷子谈兴正浓,我和姐夫一边喝酒,一边认真倾听老爷子讲述这些陈年的往事。

在进入满清时代以后,长城已经失去了早期的作用,有赖于满清与退居漠北的元朝(北元),之间的紧密关系,满清的管辖范围已经涵盖了后贝加尔地区。

因此,晋商也随着满清管辖范围的扩大,一步越过长城,向着北方草原挺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