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天方明与几名大队干部前往西坡实地考察,并最终选定了一块荒地用作食品厂的生产用房基地后,方明特意前往榆县的食品厂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参观学习。
他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了解食品生产车间所需具备的各项技术条件。
回到家中后,方明又将自己空间中的科技书籍逐一翻阅查找了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本书中找到了关于午餐肉生产车间的详细说明。
根据书中的描述,方明了解到,用于生产肉食类热加工产品的车间面积不能小于800平方米;而车间的高度则至少要达到4米;此外,生产车间内部的机械设备以及货物堆放区域必须符合安全通道的相关规定。
不仅如此,书中还提到了通风、环保、照明以及消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对于地面和墙壁等细节部位,同样有着相应的规范标准。
仔细研读这些要求时,方明心中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他意识到,食品车间与其他类型的生产车间,如无线电生产车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它对各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绝非向阳寨的刘百能这样的土专家能够轻松设计出来的。
方明心里暗暗思忖:既然决心要做这件事情,那就必须得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地去做,所有的环节都要按照既定的标准执行,不能有半点疏漏。
毕竟食品安全关乎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深思熟虑后,方明决定亲自前往省城龙城,拜访一下理工大学的梁教授。
梁教授从向阳寨回去后便“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土木工程系的主任。
虽然他并非专业的建筑设计师,但对于一个生产车间的设计方案来说,方明觉得他应该是信手拈来吧!
退一万步讲,如果梁教授专业受限,那么凭借他在业界的人脉和资源,请他帮忙介绍一位建筑系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不成问题吧。
临行前夕,方明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奇特的念头——他想要带上吴老栓一同前往。
其实,带吴老栓同行,并不是指望他能给予自己多大的帮助,而是出于方明内心深处的一份善意罢了。
方明深知,在梁教授处于人生低谷、最为艰难困苦且孤立无援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了吴老栓不离不弃的陪伴,才让梁教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与勇气。
而且,由于吴老栓每天赶着牛车拉人上镇上购物,对村子里的大情小事,可谓是了然于心。
梁家骧虽然很少走出牛棚,但对向阳寨的各种人,各种动向,各种议论,却都了如指掌。这都得益于吴老栓每天向他传递的信息。
因此,就在梁家骧告别向阳寨返回龙城,向阳寨盛情为他饯行时。方明更是特意邀请了吴老栓参加了这场欢送宴会。
他记得很清楚,当时两个人相拥而泣,像两个小孩子一样哭得难舍难分。
回忆起往昔种种,方明依然历历在目。
尤其是那一天,当得知梁家骧陷入昏迷状态后,吴老栓心急如焚、惊慌失措地赶到家中向岳父禀报这一紧急情况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般。
如果没有他的及时通报,或许梁教授早已……
自从那次事件后,方明对吴老栓便怀有深深的敬意和好感。
若不是他的果敢行动,不要说梁家骧难逃一劫,就是向阳寨也将背上“饿死他人”的骂名,从此声誉扫地,再难翻身。
可以说,吴老栓不仅仅拯救了梁家骧的性命,更是挽救了向阳寨的清誉。
在方明看来,吴老栓那时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向阳寨做贡献。
这次前往省城,方明就是想让这两位老朋友重逢相聚,共话旧情。
同时他也希望这位一生从未踏出过山沟的老人家能够有机会走进大城市,领略一番省城风光,亲身感受外部世界的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