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军见状连忙过去接。
“二大爷,你这是干什么,也不怕闪了腰啊。”
老爷子爽朗一笑,道:“二三十斤东西,也就两步地,大惊小怪的。”
杨小军翻了个白眼:“二大爷,你也不瞧瞧多大年纪了,能跟小伙子一样吗。”
“害!当年运送炮弹,一箱二十斤,一扛就是好几箱,几天几夜连轴转,这算个屁。”m。www。
“那也得小心点儿。”
杨小军把老爷子领到家,米油放下。
东西刚落地,杨福堂也拎着米油过来了。
“小军,恭喜恭喜啊!”
“福堂叔,来就来,拿这些东西干啥。”
“诶,老规矩可不能破,老叔,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错。”老爷子点头赞同。
淑慧把新米缸盖子揭开,道:“福堂叔,倒这里就行。”
“嗯。”
杨福堂将袋子里的米倒进去,并念叨着:“米缸不空,人旺财生。”
“小军,恭喜乔迁新居。”
杨大山父子俩过来了。
杨大山扛了一袋子米,二娃手里抱了一盆绿植。
“大山叔、二娃,快进屋坐。”
杨小军和淑慧上前把东西接下来。
杨大山家里相对困难些,虽然送不起油,但特意在山上找了一棵发财树。
发财树四季常青,植株清秀,最重要的是寓意好,听名字就知道。
不一会儿功夫。
院子里站满了人,互相谈论,热闹不已。
但凡来的人,没有一个空手的。
菜都上齐了,杨小军招呼道:“大家伙儿都别站着了,快入座吧。”
“对,都坐吧,菜都凉了。”淑慧帮腔附和道。
众人纷纷落座。
老爷子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上,剩下的按照辈分大小依次坐开。
农村就是这样,正式场合,就算是七岁小孩子,只要辈分高,也得坐到该坐的位置上,礼不可废。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人齐了,队长杨建国拿起酒壶,毕恭毕敬的给老爷子斟酒。
杨小军也没闲着,拿着酒壶招呼其他人。
一场乔迁宴,热闹的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