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中心论,就完全不是一个性质了。
官方用满天星斗来替代‘中心论’,慢慢改变人们认为河洛起源的思想。然而一波人硬要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他们挖掘文字,有大量的文案,去佐证大禹是良渚人,史前大洪水其实是指长江流域。
还有人生搬硬套,然后跟我扯什么良渚是虞朝,扯什么良渚贵族统治了北方部族。搞笑,哪个研究所的结论?
一套套文案,网上一撮考古和一撮文献,半真半假往外混淆着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考据,目的性明确。
尤其是对《禹贡》的断章取义,不止看到一个人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那句了。说大禹是钱塘江太湖流域治水。
根本是集团式输出!有文案的造谣。
《禹贡》:‘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太原在山·西汾水一带,岳阳即霍太山,在山·西霍县东,汾水所经之地。怎么不提?
《禹贡》还说了:‘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难道要说雷夏也是太湖?这分明是菏泽,澭沮都是黄河支流。
《禹贡》还说了:‘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有人截这一段出来说大禹是山·东人吗?
《禹贡》又说了:‘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大野既渚,东原底平’。这是苏北和山·东南部。大野就是巨野泽。
《禹贡》还说了:‘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梦作治’。又治了云梦泽。大禹是湖·北人?
《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渚。导菏泽,陂孟渚’。黄河以及伊洛不会不认识吧?
《禹贡》还写:‘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漆沮即洛水,泾渭就是泾水和渭水,都在关中。
综上,《尚书·禹贡》确实写了大禹治理钱塘江流域,但大禹也跑遍南北,长江黄河都治理了。
这分明是秦汉文人牵强附会,想写他定了整个九州。
结果现在一群人,截个“震泽底定”,上下文只字不提,就说大禹是太湖人?这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欺负一般人不会去看《尚书》是吧?
当我提出这一点质疑时,我被删评论加禁言,然后那人对我一通输出,贴了一大堆已经发过无数次的文案,我还无法回复,直接把我气炸了。
还有一个叫‘时间草原’的,说所有线索都指向禹治长江,没记载治黄河。
简直要把我笑死。他自己拿史记举证,但是史记就写了大禹治黄河。
司马迁其实就是照抄了上面贴的尚书,说了治理黄河。
没见过这么会断章取义的,如果要说文献,大量都指向黄河,拿几个字出来说是良渚,这和儒生编造历史有什么区别?
现在考古谁也不能定论虞朝在哪,有没有,是什么样的。他们就知道了?说白了还不是在那拿着只言片语推理?为了他们想要的答案,而急于求成?
那些人的文案我看了,非常丰富,但都是只言片语,很多地方直接用‘方言’来解释,说伏羲是古越语称呼,其实就是‘无·锡’。我人傻了。
不要费劲巴拉在文献里找大禹是浙·江人,虞朝在良渚的证据了。
这就离谱。同样的方法,无数人能找出虞朝在中原、在山·东、在陕·西的证据。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拼命往良渚是文明主体上靠?
我还能从故纸堆里找出大禹是外星人的文献证据链呢!难道大禹是外星人?
还有拿会稽山举证的,鼓吹大禹人生娶亲,记功,会盟,安葬四大事都在绍兴会稽山,其实是衣锦还乡什么的,大禹看到当地土著防风氏占据了自己祖先的‘良渚故地’,怒而杀之什么的……
我真的无语。
现今会稽山的命名极为随意,越王指定的,既没有凭据,也没有旁证。越王自称‘夏禹苗裔,是少康庶子,封在会稽,奉守禹祀’。
可信度有,但不高,这很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族群认同需求下产生的历史重新记忆的结果。
当时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风气都如此,比较远离中原的诸侯国,都给自己编造各种牛逼祖先,以融入华夏系统。
司马迁写史记这部分时,直接照抄《越绝书》的说法。因为符合儒家的‘大华夏’、‘大一统’学说。所以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假的。
文献不是绝对的。我也不知道越王勾践是不是夏禹后裔。只能说存疑。
但是杞国是周朝正式册封的三恪。是夏朝苗裔这是肯定的。是周朝官方认可的。所以越王要编,也只能编自己是‘庶子’,这玩意儿……他说是就是吧。
而且文献也不止一个说法,《尚书》明明写的是“禹娶于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