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痛苦,虽然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但是我觉得我一定要把我的经历写下来,我的这些呼吁如果能给中国父母带来一些帮助的话,我不胜欣慰,希望自己的隐私不要白白“牺牲”。
我父亲母亲真的很爱我,他们和绝大数中国家长一样,把他们认为最好的全部都给了我,我很感激他们。他们经济方面还不错,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在太原给我买了一套房子,让我能够独自的生活十多年。
但是,下面我要来说说,父母的“爱”给我带来的深深痛苦。
1。2011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家上海公司的工作机会,对方包机票邀请我去上海总部面试。当时我爸爸竭尽全力阻止我,说那一定是传销组织。因为他坚信我的能力有限,不足以让上海的公司对我青睐有加。可是我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独自踏上了那趟飞往上海浦东的航班,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家公司待我不薄。
2。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想用大四在外面实习的钱,进行我人生的第一次独自旅行,我把地点选择在了七彩之地——云南。这同样遭到了我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去云南旅行很危险,地处边境,而且又有毒品交易什么的。他们让我选择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旅行。
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云南。在云南旅行的一个月里,仅仅花了不到4000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昆明的一个星期里,我经常和外国背包客混在一起,英文能力就此开始突飞猛进,彻底告别了哑巴英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四时候失败在汇丰银行最后的一道英文面试这关的遗憾。那时候的我,每天和外国人们混在一起,最后在离开云南大脚氏青年旅舍的时候,有两个中国旅客惊讶地对我说:“你原来居然会讲汉语?我们看你每天和老美在一起只讲英语,一直以为你是日本人。”
我记得当时陪美国友人在云南大学里散步,引来了一些同学羡慕的眼光。忽然间发现我俨然已经成了当年在大学校园里自己最崇拜的那种人。
彻底告别哑巴英语这件事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在我的生命里也可说是绝对的里程碑事件。然而这些成绩在我父母眼里完全不当一回事儿,甚至他们觉得我是在逃避生活。
3。2013年,我决定一个人第一次出国来进行我的“间隔月”,地点选择在了斯里兰卡,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觉得天仿佛坍塌了,因为他们认为那地方荒无人烟,还有什么猛虎组织,他们见我一次就拼死劝诫我一次,甚至好几次我们差点掀翻桌子。最终我还是出发了,在斯里兰卡的那22天是我有生以来最快乐的时光,并且一共只花费了7500元人民币,从此我具备了一个人在国外行走的能力。
有段时间我自己做一些小生意,我赊账给一个我信任的人7000块钱的货,我爸妈天天碎碎念我,我那段时间吓得不敢见父母,每天能躲多远就多远。一个月后,那个人不但还了我钱,还成了我很好的朋友,后来在我困难的时候,他还帮我买可一张从加德满都到约旦的机票。当我高高兴兴地告诉我爸爸有人帮我一张飞往约旦的机票之后,我爸爸居然嘲讽了我一晚上,说现在的人都很精明,怎么可能帮我买票?那个人一定是图谋不轨!当时差点没气死我,因为我认为他骂我就算了,怎么可以去批评我的朋友?
4。我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参加10日内观课程,我告诉父母说内观中心需要上交手机,我10天不能联系他们,但是这里包吃包住,结果我父母觉得我一定是被彻底洗脑了,这次还10天不能联系,我一定是参加什么“圣战组织培训”去了,“包吃包住”这一条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看法,他们甚至觉得这次之后再也看不到我了,我妈妈电话里都哭着求我了,我无论如何解释都没有用。其实葛印卡老师内观10日课程非常的有名,是一个完全充满正能量的课程,他们的恐惧完全来至他们的无知。后来我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顶着父母的压力参加完了10日课程,受益匪浅。
还有好多好多,我再次就不一一列举了。虽然从结果上看,最终我还是顶住了压力,追随了自己的“任性”,但是在此期间我内心充满了深深的痛苦、烦躁甚至窒息感,因为我觉得我自己不孝顺,伤了父母的心,可是我又知道父母的建议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在我眼里,父母最最伤害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恰恰正是他们价值观里“最天经地义的事”,比如:
1。“我爱你,我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是我最头痛的一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悖论,是伪命题,更是借口!
父母为了所谓的“爱”,事事帮孩子做选择,而去严重妨碍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努力。当孩子拒绝时,就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这样做,是在杀死孩子的青春和生命。轻微者,使得孩子变得不自信,没有主见;程度严重者,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虐待。
生命的意义在于去探索,去尝试,去按照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而我们的有些父母直接扼杀了这些。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看起来好像很天经地义,其实不然,结果恰恰相反,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许多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压抑无比,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更要命的是这种威胁往往是“善意的威胁”,社会上也认为这是善意的。
2。“我们就算是错了也是为你好!”
如果孩子听了父母的建议,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即使是父母错了,也是为你好才错的,几乎没有负罪感,但是如果你没听话,走了“弯路”,那你就是不孝顺,是顶撞父母,是大逆不道。无论父母强加给了孩子什么错误的判断,拿这一句话都绝对能搪塞过去;无论子女受了多大委屈,社会的舆论永远都偏袒着我们的父母。
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错就是错了,认个错就这么难么?能让我们自己去做决定么?要知道,在错误中学会成长才是我们年轻人最需要的人生历练啊。
3。“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圣经》里讲:“孩子要和父母分开,去和妻子结为一体。”可是我们的父母常借爱的名义,强迫孩子和自己粘在一起,这也是亲子关系中常见的矛盾点。
父母严重道德绑架孩子,会造成很多恶果。最常见的是会阻碍孩子向外发展的动力,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而停止了独立成长。父母们不妨扪心自问一句:“我们竭尽全力的和孩子们粘在一起,真的是为了孩子吗?还是为了我自己?”
4。“怎么就你老和别人不一样?”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都在中学课本上学过,可是我们亲爱的父母,你们真正去体会这句话了么?你们觉得你们的人生活得精彩么?
说句很尖锐、很不好听的话,其实我们的大多数父母在社会上都是极其平凡,庸庸碌碌的芸芸众生,如果他们的所有判断都是正确的,那他们的价值观、做事方式、取舍能力等等都是正确的吗?如果都是正确的,那他们为什么成为平庸的人?但是他们把他们所谓的“经验”“价值观”“做事方式”强加给自己的孩子,逐渐使得他们的孩子步入他们的后尘和他们一样的碌碌无为,孩子为什么非要走一模一样的路?如果真的孩子们事事都随大流,不敢有自己的主见,那么中国将来的创新从何处谈起?
5。“我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你!”
中国式的父母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很懒惰。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他们更愿意走一条省心的路子。直接给孩子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服,最好的物质条件,擅自做主给孩子报一些补习班。他们在孩子身上不惜重金,但是唯独不愿意自己去身体力行地多了解了解优秀的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样子。
许多家长更愿意活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圈子里,朋友也都是和自己一模一样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他们更愿意打打麻将,人云亦云,没有主见,逛街购物,没有进取的意识。他们信奉的是“自己当‘猪’无所谓,但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当龙”。要知道,猪经过基因变异成为的龙的神话,只是万里挑一,这挑出来的一个还很大程度上有媒体包装的成分。
我们的父母几乎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什么是现实,以及如何在现实面前学会妥协,但是很少会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是什么是梦想,什么是为了梦想而去追逐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一回家,父母就会围上来和我们聊天。“你做了什么啊”“有没有和女孩交往”“你这样做不对”“你应该那样做”……总之,多数是对我们指手画脚。
所以,我们一回家就烦躁得不行,但父母表面上的确一切都彷佛是为了我们,所以我们处于中华的传统孝道也不能对父母表达不满,而且我们的父母正在慢慢老去,我们做子女的也不忍心去表达不满。如果我们去反驳,父母的话会更多。所以,我们只好不说话,结果父母说我们对他们太冷,白养了我们。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像是小孩子,随心所欲,根本不理解我们孩子的痛苦,而孩子却像父母,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尽管痛苦,但还在尽力满足父母。
但其实,他们即便老了,也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不是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孩子身上。那样一来,他们的儿子就是同时在承受着3个人的命运。更要命的是,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他们早已与时代脱节了,但还是喜欢对快三十的孩子们指手画脚。
《孝经》里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我们儒家思想里面孩子永远就是父母的附属品。在很多父母眼里他们的孩子就是一个私人财产,而不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但是造成了我们父母对我这代人非常强烈的控制欲。很多对此痛不欲生的年轻人会骂我们的父母老顽固,思想保守,但是我在这里要说,这一板子还真不能全部拍在父母身上,我觉得是以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害了他们,也间接的害了二十多年后的我们这一代人。
我们的父母那代人接受的是集体主义教育,是螺丝钉精神,是服从国家的号召与命令。那是一个扼杀个性的时代,那个时代不需要个性,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制造业,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太需要创新的,相反需要的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他们在这种教育下成长,毫无悬念地学会了服从,所以他们变得毫无个性,等到“夕阳红”的时候,除了广场舞和带孩子,便没有归属感,没有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
从前的时代,绝大多数是人都是螺丝钉,难道每一个人都会心甘情愿的一辈子做一个螺丝钉么?当然不会,那么那时候就会有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诉他这是时代的需要,心悦诚服的服从国家给自己安排的工作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在时代的流水线上,成批的生产彻底被洗脑的“螺丝钉”,一言以蔽之,在父辈的那个时代,根本没有所谓的“以人为本”,人只是一个卑微的而又冰冷的生产资料而已。
更要命的是他们同时也学会了去控制和操纵他们的下一代,就像当年国家集体控制他们一样,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只要有生育能力,就可以为人父,为人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但是我们的祖国已经过了当初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现如今我们开始提倡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新颖的商业模式、甚至鼓励年轻人去创业,这就需要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着特立独行的判断力,用特殊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孩子们和父母的悲剧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