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勇,你父早逝,母亲性子温柔,管不住你,这才将你送到府里,交给奶奶抚养,平心而论,无论是我,还是奶奶,还是这个家里任何一个人,从来没有把你当做外人,奶奶把你当亲孙子,我把你当亲兄弟,我们这一代男丁稀薄,只有你我二人,家里对你的期待可想而知,你不读书,也罢了,我来读,我来寒窗苦读,考科举,做官,振兴家业,这些我来!没关系!
你喜欢舞枪弄棒,可以,给你请了老师,你练武,不说上战场立战功当将军,如今大明海疆烽烟四起,倭寇横行,苏州也不安全,你有一身武艺,不说保境安民,保护家人还是可以的,退一万步,你有武艺,哪怕郑氏败落,一大家子死的干干净净!你就算去做一个护院武师!你也能有一口饭吃,你也能活,也能延续郑氏香火!
可你呢?仗着自己有些力气,好勇斗狠不说,好吃懒做,让你练武你怕苦,让你读书你怕累,怕苦怕累,你还能做什么!行!行!你怕苦怕累!我认了!你老老实实的,哪怕做个什么都不会的废物!我也养着你!给你娶妻生子,让你延续香火,一辈子衣食无忧!可你偏偏不安分,八岁就敢拳打六十八岁的老先生!六十八岁的老人家!你居然敢拳脚相向!
这些我都认了,我给你扛,给你背,护着你,保着你,我每一次打你,你可知我心中有多失望!对你的期望越大,对你的失望就越大,打你,是为了让你清醒,让你知道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错不可怕,能改正才重要!可你呢,从小到大,林林总总,你犯下多少错误,你何时改正过!几天前趁我不在家,偷喝酒,调戏府中仆人,你可知那姑娘差点上吊自杀!
人家父母感念郑家恩德,流着眼泪认了栽,没去官府告你,咱们家不是官身,也是民户!被人告发调戏良家女子,定要抓你去官府狠狠的打板子,关上三年五载!到那时,你连媳妇都娶不到!没人会把女儿嫁给一个登徒浪子!郑氏的脸面也都会让你给丢光掉!
刚放出来,又敢去偷酒喝,那还是别人喝剩下来的酒!!你不改错也罢了,现在为了喝酒,连男儿的脸面和尊严都不要了吗?!二叔,二爷爷,今日,光儿就代替您二位狠狠教训这混帐!您二位在天之灵,可千万护着这混帐,不要被光儿打死!!”
郑光怒喝一声,举起家法棍,就狠狠的在郑勇的屁股上抽打起来,打的郑勇哭天喊地,祖祠外的一大家子听着心惊胆战,大气不敢出一口,那么久了,还从未见着郑光发那么大的火,说那么狠的话,可见怒气之深,郑勇每叫一声,郑刘氏的身子就抖一下,泪水如断线的珠子一般掉下来,掩面哭泣不止,郑彩儿也陪着一起掉眼泪,大家心里也都不好受。
郑杜氏走到老夫人边上,低声道:“婶娘,您还是去劝一劝吧,这样下去,光儿真的会把勇儿给打坏的……”
老夫人看向了哭的凄惨的郑刘氏,长叹一声:“二子去得太早,你又如何管得住这混小子,若不是光儿压制,还不知勇儿要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郑氏一族同气连枝,一人犯事,满门都要被牵连,光儿这么做,是为了咱们大家,为了郑氏香火,光儿是有分寸的,只朝勇儿屁股上揍,没往要害处打,你且宽心,况且都这样了,老身也拦不住光儿……”
说罢,又是一声叹息,郑刘氏转过身啜泣不止,到底还是一言不发。
过了好一会儿,郑勇杀猪般的惨叫才停止,郑光面红耳赤,喘着粗气从祖祠中走出,对下人开口道:“把郑勇丢到柴房里关起来!没我的吩咐,谁也不准放他出来!”说完,郑光转身离去,留下一大家子人面面相觑,大家都看向了老夫人,老夫人又是一声叹息,开口道:“听光儿的。”
被打的半死不活的郑勇就这样被丢入了柴房中,伤口被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就这样关了起来。
郑光回到屋里,心里的愤怒慢慢平息,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反思为什么突然之间心中忽出现那样强烈的愤怒,我已经不是原先的郑光,可为何还会如此愤怒,几乎控制不住自己?追寻着自己的记忆,郑光逐渐明白了这愤怒的来源。
从郑勇来到家里一起生活开始,郑光就非常严厉的对待郑勇,不是为别的,而恰恰是因为那个时候郑光已经失去了爷爷和父亲,失去了爷爷和父亲之后,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崩塌,本家男丁只剩他一人,几乎所有人的希望都聚集在他一人身上,他觉得压力很大。
九岁的少年,骤然遭受失去父母的痛苦,又在瞬间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世界的恶意和压力,剧烈的冲击之下,郑光本能的希望向外界求救,但是他做不到,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向外界求救,也不会有人会救他,所以他迫切的希望可以有一个同龄人,懂得自己的人一起来谈话,交流,舒缓自己的身心,甚至于为自己分担压力。
就在这个档口,郑勇来到了家里,作为家中第三代仅有的两个男丁,郑光对郑勇的到来非常高兴,不仅是多了一个同年龄的人可以陪伴,更多的是,他希望通过郑勇的加入使得家人把一些希望和期待放在郑勇身上,让年幼的他,得到喘息之机,不再被那样的殷切期待。
可很快,郑光就失望了,郑勇好勇斗狠,喜欢舞枪弄棒,顽劣不堪,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如今的大明朝,读书才是男儿出人头地最好的路径,投军报效国家已经是一种笑话般的奢望,全部的权力都被文官掌握,文贵武贱这个导致大宋亡于异族的恶劣传统再次重现在了大明朝身上,三品武官能被一个小小的御史管得死死的,动辄扒下裤子打屁股,颜面尽失。
作为一品武官,武官顶峰的戚继光,基本上是依靠张居正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本该是平起平坐的一品文武大院,戚继光给张居正写的信居然是以“门下走狗小的戚某”来自称,这种情况,大概可以表现出这个时代武将地位之低,武人尊严之低。
但是如果不是为了某些特定的理由,你投军作武将也未必就不能光宗耀祖,戚继光虽然没面子,但是里子是全得到了,名留青史,被后人所敬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大明朝投军未必不是一条合适的道路,特别是对于无心科举的男儿来说,自建国以来几乎无日不战的大明朝恰恰就是军人成长的沃土,如今大明朝南倭北虏,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可是教导自己读书习武的唐荆川先生看重郑勇的根骨,欲图传授武艺,可郑勇根本不愿意吃苦,比起读书带来的精神上的压力和劳累,他似乎更加难以承受习武所带来的身体上的摧残,简单来说,就是意志力薄弱,不堪一击,面对这种情况,饶是唐先生也大怒不已,不再管教郑勇。
对郑勇的失望逐渐改变了郑光对郑勇的态度,加上郑光日渐成熟,学业进步,自己觉得可以承担家业,可以承担压力了,就没有更多的苛责郑勇一定要读书习武,只是要求他老老实实的不要犯错误,将来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就算是对郑家的贡献,可这混小子偏偏不安分,找了一群狐朋狗友经常闹事,郑家良好声誉中唯一的污点,就是郑勇!
郑光第一次暴揍郑勇是因为郑勇带着一群狐朋狗友破坏了一位老农辛苦种植即将收获的稻田,毁得一塌糊涂,老农哭得差点儿气绝身亡,郑光一怒之下提着木棍满苏州城追杀郑勇和他的狐朋狗友,一顿棒子把他的狐朋狗友打的七零八落,不少人还断了胳膊腿。
最后此事引起了官府的介入,因为郑氏的良好态度,以及当事人年龄幼小,最后被定义为民间纷争,交给民间自己裁定解决,郑府答应赔偿老农的全部损失,郑勇则被郑光吊在树上,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了半天,至今为止身上还有当时的鞭痕。
这件事情震动了整个苏州城,郑勇身边的狐朋狗友就此消失了大半,只剩下小猫两三只暗中来往,郑勇对郑光也产生了极大的恐惧,郑光在家里的时候,郑勇一点事儿都不敢犯,只有在郑光随唐先生外出游学的时候,才会犯事,这个时候,就由老夫人代替郑光教训郑勇。
照理说意志力薄弱的人不该如此屡教不改的,屡教不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恰是百折不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管郑光和老夫人如何教训郑勇,他始终改不了自己的毛病,年岁大一点,就开始喝酒,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反正肯定不是什么好鸟,一喝酒就一发不可收拾,郑光在的时候还收敛一点,郑光不在的时候就猛喝,酒品还差,终于闹出了之前的祸端。
加上这一次,郑勇已经犯错无数次,挨打无数次,郑光真的有些疑惑为何郑勇如此屡教不改了。
看着满屋狼藉,郑光恍然间发现从小到大,自己从未与郑勇有过任何形式上的交心,犯了错就打,从未询问过理由,也不管他的内心,过去的郑光固执地坚持着心中的正义和信念,不与任何形式的错误做妥协,而现在,崭新的郑光发觉,单纯的以强硬压制,或许失之偏颇。
郑光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出卖了所有人的曾经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少年,或许正是自己对他的殷切希望和错误的做法,把他推向了深渊,也把自己倾尽全部心血的抗蒙大业推向深渊,从那个时候开始,郑光改变了自己对身边人的做法和态度,使得差点儿夭折的事业又一次抬起头来,一直坚持到了凌霄城最后的终末。
那一次的错误或许说改变了那个世界历史的走向,后来的郑光无数次的设想,如果自己没有那样刚烈的对待那个少年,而是适当的给予他一些温柔的呵护,是否会让悲剧挽回,而后来,自己亲手擒住他,要为所有人报仇之前,他悲愤的控诉,也给郑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冲击。
良久,郑光叹息一声,站起身子,找了一些药材和干净的绷带,往柴房方向走去,让下人打开了柴房的锁,挥手让他们全部离开,自己一人进入了柴房,关上了门。
。xh。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