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班固、陈寿之类的名字,要不就是左丘明、范哗等等。
但实际上。
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还有很多优秀权威但名气相对没
有那么大的史学家存在。
郭颁与习凿齿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比于习凿齿,郭颁的名气或许会稍微大那么一丢丢一一
因为他说过一句略微有知名度的评语:
【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这句话里的维就是姜维,因此在姜维粉丝圈里听说过郭颁
名字的人还是有那么些的。
另外郭颁还写过《魏晋世语》,《魏志-武帝纪》也多次引用
过郭颁的内容,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史学家。
至于习凿齿嘛
不夸张的说。
后世一百个人里头,恐怕都没几个听说过这哥们的名字。
不过习凿齿同样是位颇有能力的史学权威,《汉晋春秋》
便是出自他手,
没错,就是那本被很多曹操粉丝视为万恶之源的野史。
因为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提出了一个史学观,也就是
晋承汉统,这直接影响了罗贯中关于《三国演义》创作的史学
观点,并在小说中予以诸多采用。
刘备之所以能在演义里成为魅魔,背后有习凿齿的一份功
劳。
不过这种带着个人倾向的做法实际上并不影响《汉晋春
秋》的史学价值,因为曹汉到底谁是正统,历来都是史学家们
争议的战场之一。
像陈寿《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习凿齿《汉晋春秋》以
蜀汉为正统,但二者的史学价值同样不低。
到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又承认了曹魏正统,南宋
朱熹《通鉴纲目》又改据蜀汉纪年,以蜀汉为正统。
等到了清朝的《四库总目提要》,书中则更是对陈寿予以
直接否定。
可以这样说。
曹汉的正统之争,就是史学中的咸甜豆腐脑,贯穿了近两
千年的史学著作。
接着朱祁镇简单介绍了郭颁与习凿齿的信息,张莹与王通
也勉强算是对二人有了一些印象。
你让这对小情侣当场复述郭颁与习凿齿的作品名称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