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上午临近七点之际,一行人顺利登上了这架汉莎航空的小型客机。
又过了一个小时出头。
在塔台白色旗帜的迎接中,飞机顺利抵达戴高乐机场。
卢卡斯等人再次进行了枯燥但还算顺利的转机流程。
接着在等候了几个小时后,终于登上了一架直飞蓉城的航班。
比起汉莎航空的小型机,这种跨国航班的机体无疑要宽阔并且舒适许多。
由于订票的时间比较匆忙。
卢卡斯和两位同事没被安排在临近的位置上,而是分开入座,卢卡斯身边的是个未知乘客身份的单人位。
好在卢卡斯也不是那种特别在乎这种事儿的人,毕竟跨国航班嘛,本身票就难买。
入座后。
他先是找乘务员要了条毛毯披在身上,接着戴上自带的眼罩休息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卢卡斯的耳边传来了一阵响动声,看上去是自己的那位‘邻居’到了。
卢卡斯见状犹豫片刻,还是掀开了眼罩,准备和这位临时的邻居打声招呼。
毕竟接下来的这趟行程要飞足足九个多小时,与邻座闲聊显然是个消磨时间的好方式。
卢卡斯邻座的乘客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脸部线条柔和,银发梳的异常整齐,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浑身上下透着很浓的书卷气。
至少给卢卡斯的第一印象就很不错。
同时与卢卡斯相彷的年龄,看起来像是能够聊一些共同话题的人。
于是卢卡斯调整了一个相对礼貌的坐姿,主动开口道:
“中午好,这位先生,你也是去蓉城吗?”
小老头此时刚坐到位置上,见此情形呆了半秒不到,便主动伸出了手:
“没错,去蓉城有些事,我叫莫顿,瑞典人。”
卢卡斯和他轻轻一握:
“卢卡斯·奎利亚尔,海对面人。”
“奎利亚尔?”
小老头低声重复了一遍卢卡斯的姓,轻轻咦了一声,若有所思的看了卢卡斯一眼:
“这个姓可不太常见,还叫卢卡斯。。。。莫非。。。。你是费米加速器实验室的那位卢卡斯?”
卢卡斯顿时一怔,显然对于一个陌生人能够叫出自己的名字有些意外:
“莫顿先生,您听说过我?”
得到了卢卡斯肯定的回答,名叫莫顿的小老头不由啊哈了一声,笑着说道:
“当然了,毕竟费米实验室的名气可是不小——至少在科学界内如此。”
“正式介绍一下,莫顿·L·格罗比,前任冷泉港生物信息课题组的组长。”
“莫顿·L·格罗比?”
卢卡斯脑海飞速转动,心中隐隐冒出了一个大致人物的轮廓。
莫顿。L。格罗比。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知名生物学家,瑞典科学院终身名誉院士,海对面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靠着移植组细胞的相关研究获得过拉斯克奖,目前最有机会获得下一届诺贝尔生物学奖的顶尖生物大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