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三恪匆匆回了府,竹笙已经在外院等了好一会儿了,把他带进书房,合上门退出去了。
桌前对坐着两人,虞锦见他回来了,便道:“三恪,这就是我与你说的孙捕头。”
冯三恪忙弯身一揖到底,不知该怎么说话,便诚恳道了句:“劳烦您了。”
孙捕头年纪不轻了,长着一张苦大仇深的脸,进门坐了两刻钟,虞锦就没见他眉头舒展过,说句话也硬邦邦的:“好酒好菜都不用弄了,随便吃点,下午还能赶着去趟柳家村。”
“那怎么成?好好的腊八把您给喊来,已经是我的罪过了,怎么能让您吃不好……”
虞锦脸上的笑还没浮起来,就被孙捕头一句话堵了回去:“快别叨叨了,我听得头疼。我就这么三天假,初十就得回去,不然就要扣俸禄了,赶紧说正事罢。”
虞锦默默闭上了嘴。
孙捕头转头看向冯三恪,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盯着他上下扫了一遍,沉声道:“你把这案子与我说一说,尤其是前三回过堂的情形,详详细细说与我听。”
明明他手上拿着的就是虞锦笔录的那份案情,前因后果都在里边写着,却不知怎的还要再问一遍。
“头回过堂是在……好像是六月初四,初三还是初四记不清了,我是头一天下午被官差抓进大牢的,也没人跟我说说是犯了什么事,两眼抹黑,第二天一早就升堂了。”
距离头几回过堂已经过去了半年,里边许多琐碎细节,师爷问了什么,村民说了什么,冯三恪都得想好久才能想起来,说得极慢。
孙捕头又问了问当时来堂上作证的都有哪些人。这个冯三恪记得清楚,怕是能记一辈子。
“邻家来了三人,里正、乡书和几个族老,另有村里与我走得近的几个少年。我嫂嫂她家人也来了,我在县里做工的那铁铺掌柜也被带上来了。”
前三次过堂几乎是一样的流程,哪一次具体有什么细节,冯三恪全然记不清了,讲得颠三倒四。
这样的情形孙捕头见多了,也没指望他说得多明白。听完,自己拿纸笔捋了一遍,就有了头绪。
虞锦试探道:“您看这案子可有蹊跷?”
孙捕头没说蹊不蹊跷,眼睛看着冯三恪,话却是对虞锦说的:“此人天庭开阔,目光坦荡,不会是大奸大恶之人;且他人中深长端直,合唇紧闭,讲案子时言辞公允,没偏向自己,也不像是会说谎的人。”
“嗬,您还会看相?”虞锦奇道。
孙捕头淡淡睨她一眼:“捕头当久了的都会相面,不然当初是怎么看出你说谎的?”
这旧账掀得实在是猝不及防,虞锦顿时哑口无言。
孙捕头将冯三恪所说的紧要信息一一写下,三两口扒完饭,起了身,说要去趟柳家村。虞锦忙说:“我与您一起去。”
“你别去,与嫌犯相丛过密的都不能去,我去县衙找个文书跟着就行了。”
这人是说一不二的性子,虞锦反驳不得,吩咐竹笙去准备马车了,另派了前院四个护卫跟着,以应万全。
送着人出了府,她才大舒一口气,叫苦不迭:“这要是在京城,遍地是熟人,案子重审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海津府我就认识这么一个捕头,这一句一句呛的,简直没法打交道。”
她心气不顺,话落睨了冯三恪一眼,凶巴巴的:“这份人情你记住了啊,将来要还的。”
“还还还。”冯三恪连连点头。
府里四十多人,全是签了卖身契的,冯三恪却清楚自己是这么些人里边事儿最多的那个,欠了锦爷一条命,欠了一百二十两保银,还欠了好几份天大的人情,零零碎碎多得数不清了。
她为自己做了那么多事,偏偏不图所报,冯三恪心里十分不得劲。难得玩笑般提了这么句要求,冯三恪头个反应竟是心安。
先前他还当主子跟这孙捕头是挚友,所以一封信就把人请来了,今日见了,却觉得气氛古怪,好奇道:“主子跟孙捕头怎么认识的?”
虞锦表情一僵,笑得有些干,一边往书房走,一边倒苦水。
“去年刚入春那会儿,我跟着家里的镖队去滁州走商。因为路途遥远,护卫是带了兵器的,回京的路上取道武清县。武清县当时出了一件大案,有一个分舵的江湖人灭了辛家满门,听说是报私仇。辛家是武清县最富的人家,那伙江湖人杀完了人,还将辛家的金银珠宝通通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