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顺明商砼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 京师 盛京(第2页)

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 京师 盛京(第2页)

他们把登州军的献捷队伍所说的详细记录下来,并且按照预先的安排加以润色,一份交给人带到京师中去,一份交给送信的信使。快马带回山东。

京师老百姓都是好热闹地,腊月三十这天皇帝出城受捷,尽管三十这天白日间被差役和士兵驱散,可大家还都是关心这个,心想正月初一这天。找找熟识的人,总归是能打听出来点热闹听。

这消息肯定是没有被保密住的,那些差役兵丁之类的,回家都是把听来看来的当成是奇闻轶事来显摆。谁想到皇帝出城又匆匆忙忙地回来,谁能想到这山东兵马没有诚惶诚恐的请罪,反倒是大摇大摆的走了。

京师的百姓们都是暗自地感慨,心想这山东兵马果然是土包子,根本不知道京师这边的规矩,天大地大,还是皇帝最大,你们就算是有天大的功劳。得罪了皇帝,你们也等着倒霉吧,山东的下场好不了。

不过京师的贵人和官员,有些老成的却或者惋惜或者冷笑,崇祯皇帝这番动作,不管是真是假,摆明了不想给山东这个名份奖赏,可身在天子之位。却搞出这等逃学顽童才做的勾当。岂不是要天下人笑掉大牙。

更有聪明的想到,京师这么为难地做派。搞不好是正中那山东李孟的下怀,让人觉得委屈全在山东,而京师朝廷则是完全的理亏。

果不其然,崇祯十六年的正月初三,京师的士人圈子里开始有隐约的声音传出,说是国家危难,正需要忠臣良将挺身而出,可圣上却这般的对待功臣,恐怕让天下人寒心啊,声音实在是太隐约,因为说话的人和影响力实在是不值一提。

但渐渐地却有人就这个事情写文章,并且在各种文会和诗社之中鼓动,大凡这在野地士子,不管心中如何想,总是要找朝中政事的毛病,吹毛求疵,以显现自己这在野地人士高瞻远瞩,乃是大才。

对待功臣这般的凉薄,本身就是朝廷做的不对,正是可以被挑出毛病的,一些人都好像是见血了的蚊蝇,就这个事情纷纷的批评痛斥。

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大臣,偏偏对清流们的声音拿不出太有力的反驳,胶州营大功是真是假,尽管没有明文确认,但各个衙门的确认结果差不多全天下都是知道了,可京师一没有表示褒奖,二连个献捷的仪式都是半途而废,这种事情,本就是让个功臣寒心的勾当,朝廷一分饷银也没有发给过对方,河间府山东兵马孤军奋战,京师周围屯驻了二十多万兵马,一支援军都没有派出去过。

若说是胶州营有野心,可去往南直隶平乱,去往河南平乱,来北直隶支援,都有朝廷下达的调兵旨意,这山东兵马完全是按照规矩行事,若是说胶州营和李孟居心叵测,恐怕这朝廷有要被人说凉薄和过河拆桥了。

京师百姓们过了个高兴的正月,可京师的士林和官场却注定不安定,正月十五那天,文人之中突然出现了一篇文章,唤作《飞将军赋》,是借着西汉时候,飞将军李广立过大功无数,却始终未能封侯,到最后被迫自杀的典故,借题发挥,从崇祯朝的督师卢象升,下狱病死的孙传庭,莫名其妙被杀的陕西总督郑崇俭等等,说是本朝对待臣子实在是凉薄无情,立有大功的往往没有好下场。不知道将来,这山东兵马会如何,并且呼吁,李广、岳飞、于谦前车之鉴在前,切莫自毁国家的屏障。

这文章文辞中上,算不得一等一的精彩文字,可所说所引,则都是最切中时事地例子和典故。并且语句之中,自然而然的能看出一股愤懑辛酸之气,好像是满腹苦闷,却无数诉说,只能通过这文章一抒胸臆。

《飞将军赋》突然出现在江西会馆的一封书信中,据说是江西某士子抄录江南某文会的文章,觉得精彩,所以给在京师的同门观看。先是江西籍的士子们,然后慢慢的扩展开来,大家谁都不敢把这文章拿到明面上来评点,因为这里面的文字几乎是给近年来大批被处斩和定罪地文武大臣们翻案。

可越是这等违禁的文字,则传看的人越多。流传的速度也越快,更不要说京师之中有多少那些获罪大臣们的亲朋故旧和同情者。

昔人已去,文章所说的毕竟还是今日的事,不需要明眼人也能看出来。这《飞将军赋》到底是说谁。

《飞将军赋》中种种的典故例子,所列举地功绩,所获的罪名一项项列出来,让人感觉卢象升、孙传庭、郑崇俭等人的遭遇是何等的冤屈,朝廷的判罪是何等地荒唐,崇祯皇帝的勤俭英明形象,在看过这文章之后,肯定心中会有个大大的疑问了。

另外。还让人忍不住担心那老实巴交,不计得失,舍身为国的镇东将军李孟,他立下了这般地大功,可却被朝廷如此的对待,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莫非这一次,朝廷又要依照旧例。自毁长城。

眼下满清鞑虏和蒙古鞑子都好端端的还在关外啊。那闯贼和曹操还有八大王正在中原腹心一带肆虐,并且势头越来越猛。朝廷可千万不要做什么糊涂事。

正月期间,京师、北直隶的士林清流,被种种的手段把情绪煽动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潮流,朝廷不能寒了天下将士的报国之心,不能自毁长城,至于要想解决这些事情的具体做法,眼下则是重赏有功地大将李孟。

士林清流惯于批评朝政,如果士林和清流们的舆论高涨,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会被受到影响,他们也曾经是士林众人,多少也要考虑士林风评,自从文士开始结党以来,多少大佬因为被舆论抨击,而狼狈下台的,这也是前车之鉴啊!

对于这篇作用巨大的《飞将军赋》,老太监刘福来和孙传庭小酌聚会的时候,曾经笑着夸赞道:

“伯雅(孙传庭的字)这篇文章,足以赶得上咱们山东一万大军啊!”

对这个夸奖,孙传庭笑而不语,许久才是回答了这么一句话:

“也是把心中的话说说……“

孙传庭从入仕之后,就是为这大明朝尽心竭力,身为文臣,却披甲冲阵,几次出生入死,立下了惊天动地地大功勋,但到了最后,却因为皇帝亲信地几句谗言被抓到天牢中待斩等死,若是山东救他出来,他的命运就和那郑崇俭一个模样。

再怎么忠心爱国,再怎么受圣贤地教育,被朝廷这般的对待,心中怎么会没有怨气,此次胶州营在京师的举措,都是孙传庭来一个个步骤的布置,把胶州营打造成受到委屈,却没什么怨言的忠厚形象。

并且在舆论上,让朝廷和皇帝彻底的处于被动的局面,当日间他和刘福来以及山东系统内几个来自京师的头目商议的时候,众人都觉得孙传庭的这个计划虽然会有效,但朝廷却未必会按照预料来行动。

山东兵马立下大功,已经是天下人都看到的事情,难倒朝廷要装做瞎子,不闻不问吗?

但事情的结果却让众人都是瞠目结舌,朝廷的反应还真就是不闻不问,装做瞎子了,本来说要有个献捷的仪式,谁想到到了后来,竟然搞了个崇祯皇帝身体不适,回宫调养……

这种种的事情和遭遇,胶州营的各个情报系统都是动用了最高级别的信息传送,不怕耗费巨大,务求这些消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传送到山东相关人员的手中。

平日间胶州营的消息通传系统只是在军队和商行内部运行,此次则是第一次按照驿站的方式运行,整个山东都可以在最快地时间内受到京师这些情况的通报。把山东的报捷兵马在京师遭遇的种种,明明白白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山东地方、甚至是胶州营内部,都有许多觉得朝廷是正统,崇祯皇帝是大义所在的人士,毕竟大明已经是存在了这么多年,很多东西在人的心中都是根深蒂固,不能动摇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