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一个人在上司面前出尔反尔,前脚是这幅嘴脸,后脚又变幅嘴脸,这反复无常的姿态在读书人眼里,是最瞧不起的。
而胡靖斌写喜报的奏疏,是直接呈给陛下所看,在陛下面前两幅嘴脸,一会儿报喜一会儿报忧,这不光是给陛下难堪,也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没有确凿的证据,哪来的灾情。”应天府尹胡靖斌很不客气地说道:“等什么时候,有灾民上报了,本府自会向朝廷如实禀报。”
“你一个明威将军,总督平倭大军,兼领剿匪之务,来此多管闲事作甚?”
“小心本府参你一个擅离职守的弹劾。”
先前胡靖斌念在陆成安有功于社稷,还被正英帝提拔过,多少给了些礼待。
毕竟大晟王朝在礼节上还是极为重视的。
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官员,大多都要行跪拜的大礼,而武臣与文臣哪怕相互之间是同级,这武职官员都要给文职官员跪拜。
至于老百姓们看到官员就更不用多说了。
陆成安见到他这个应天府尹,胡靖斌都没让其行跪拜礼,已经是给足了颜面。
“府台,若是等到灾民主动上报旱情的时候,那我们还需要提前防灾吗?”陆成安对大晟王朝的官员之烂,是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这么多次的模拟推演,给他的最大经验,就是没事不要太相信这些不负责任的朝廷命官。
一遇到大事不是推卸责任,就是干脆投降。
所以,陆成安最先找的人会是齐王,而不是大晟王朝的高官。
对于胡靖斌的反应,陆成安甚至是在预料之中了。
“若是没有灾情却提前防灾,你知道此举会浪费户部多少银子吗?”胡靖斌看到陆成安还要说些什么,拿出秉公执法的模样回绝道。
“凡事都要求有证据,没有证据,空口凭说,谁能确定一定有旱灾?”
“现今一个灾民都没有,谁能确保有旱灾来了?”
“黄河水清就有大灾,本府读了一辈子的书,都没听说有此说法。”胡靖斌斥道。
陆成安再把黄河流域的形成现象以及之所以会形成旱灾的原因说了一遍。
然而胡靖斌却越听越是不耐烦,“来人,把此人给我轰出衙门,若是还敢来纠缠,本府便参你一个咆哮公堂。”
“我再与你说一遍,没有灾民上访,那就是没有灾情,既然没有灾情,那就不需要做那么多的无用功,浪费朝廷的人力、物力。”
说罢,几个衙役就上前示意一个‘请’,希望陆成安主动配合离开。
陆成安对此也无话可说,只能随着衙役往外走。
应天府如果能及时反应过来,它提供的帮助和支援速度肯定是最快的。
但目前的情况来看,陆成安所说的各种理论,在这里似乎有些行不通。
道理再大,在这些人眼里,都不如规矩,很多人都只认准了一个死理——【没有灾民上报就没有旱灾,而没有旱灾那就无须管辖。】
一步一步都要按照程序来。
幸亏陆成安在齐王这里留有后手,即便是应天府慢了一拍,齐王的动作能跟上,灾民应该也很快可以得到妥善的管理。
陆成安前脚刚刚离开。
长孙明就已经来到了应天府的衙门。
“长孙大人,您怎么来了?”胡靖斌见到长孙明的尊驾到来,立刻俯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