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十三年五月,双方互相有摩擦,大景的军队占据了明显的上风,但是按照战略的部署,双方还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火拼。】
【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文坛才子。】
【漫步秦淮河,不知你我共领风骚?】
【经济效应极大推动了文化的促进,在这段时期内,大量的诗歌问世。】
【天明十三年,整个大景王朝就出现了三百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诗歌名动一时,流传于心。】
【天明十三年六月,大景王朝诞生了一首震古烁今的名诗《天涯行》。】
【由于当朝皇帝尚武之故,这导致了文坛涌现出了一股游侠之风,很多人都因此热衷于习练剑术。】
【恭喜你解锁环境词条——尚武之风。】
【在该环境词条的影响力,你在位期间的文人骚客、武将走商,他们的武力值都会在原有的条件下进行一定的提升。】
【天明十三年七月,大景王朝的部队终于在高句丽的边疆彻底集结,七月中旬,辽东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叛乱,这段时间受到高句丽政权怀疑,镇压的晟人开始主动抢夺辽东地区城池的控制权。】
【七月末的阶段,辽东地区高句丽政权内乱频频。】
【苏宁玦趁势率领鬼嵬军深入辽东。】
【天明十三年八月,苏宁玦擅自率军出征,这突然的决定,打乱了大景王朝的进攻节奏,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辽东地区的防守态度恶劣,大量驻军都是原先的晟人,在和高句丽人发生冲突以后,多数晟人士兵不愿意防守大景士卒的攻势。】
【而巧合的是——你的大将苏宁玦熟知当地的地形和具体情况。】
【她连续攻克了数个以晟人为主的辽东城池,同时派遣精锐的鬼嵬军骑士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之中精准定位到了对方输送粮草的路线。】
【大景王朝的其他军团将计就计,开始蚕食高句丽所盘踞的辽东地区。】
【苏宁玦连下三城以后,陆为英力主劝降那些晟人,辽东地区的局势瞬间明朗。】
【高句丽的使臣前往新罗和百济,力主说服他们帮助高句丽来抵御大景王朝的攻势,并表述了唇亡齿寒的关系,高句丽作为保护他们不被大景王朝进攻的屏障,新罗和百济在如此重要的关头理应出兵助阵,若是高句丽灭亡在大景王朝的手上,新罗和百济又岂能安然无恙!】
【新罗、百济的立场动摇了。】
【他们各自出兵一万援助高句丽,而这已经是这两个小国所能提供的极限。】
【有了这两万临时借来的士卒,高句丽派遣了自己全部的将士们迎接这一场恶战。】
【天明十三年九月,高句丽占领的辽东区域已基本重归于大景王朝,而高句丽只能被迫退守,然而大景王朝却没有丝毫退后的意思,甚至还想要将版图再一步扩大。】
【面对这种步步逼近的危机,高句丽将十万士卒全部放在了抵御大景王朝入境的正面战场,如此众多的兵力配合固守的城池,给大景王朝的攻城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然而大景王朝国力充沛,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经济体量,都远远超过了对手。】
【哪怕高句丽竭力防守,也很难守住阵线,几乎是将所有的小型县城拱手相让。】
【景将——徐景天在两军对峙之际,在远远的一端,仅用一箭便射下了高句丽的王旗。】
【这一箭让高句丽大军的士气溃败。】
【在攻城器械的轮番上阵,苏宁玦率领鬼嵬军再度扰乱对方运输粮草的路线,由于春耕时期大景王朝的骚扰,导致高句丽的秋收很是惨淡,粮食空缺严重,粮草一断,高句丽就自乱了阵脚。】
【高句丽的大将高长寿提出了建议,与其如此窝囊地待在城里等死,不如率军殊死一搏,跟敌军一较高下,他相信自己的将士们未必会输过对手。】
【高句丽的国王在听了对方慷慨激昂的说辞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同意了高长寿主张的突袭敌营策略。】
【天明十三年十月,高长寿趁着大景王朝扎营未成,顺势突袭,大量的高句丽士兵投入在正面的战场上。】
【然而第一次真正的正面对抗大景王朝士卒的高长寿,却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
【面对突袭的大景士卒不慌不忙,在侧翼一直形成保护形态的鬼嵬军在高句丽士卒冲击的时候,以另外一个方向包抄而来。】
【在短暂的匆忙之下,罗胜英很快调集队伍,统一了指挥,穿上战甲的大景士兵,宛若一道钢铁长城,堵在了高句丽士兵的面前。】
【在装备精良、士气惊人、纪律森严的大景士卒面前,高句丽的士兵犹如刚刚进入战场的新兵。】
【一景杀五高!】
【无论是武器的锋利度,还是防具的抗击打能力,大景王朝的装备都超过了高句丽粗糙的工艺。】
【正面战场高句丽士兵的第一波冲锋,瞬间倒下五千之众,第二波高句丽就难以发动有效的冲锋,反而是让大景王朝的士卒反推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