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接下来的后续,在这件事上,肯定是陈厨子的错,忠义亲王完全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可忠义亲王从来就不是个省心的,他从马上摔到底下,脸贴着沾着冰冰凉的地面,倒是清醒了不少。可这样的清醒,不足以令忠义亲王神智正常。
又或者,在对待平民百姓的时候,忠义亲王就从来不是一个正常人。
第二日宫门一开,锦衣卫指挥使便进宫来,向杨溍报告了今日凌晨,在京城大街上所发生的事。
皇族是整个皇朝最尊贵的一个阶级,自然有无上的特权,弄死个把个人,大半不会有事,但那得是在私底下,偷偷地。若是弄得满大街都知道,那怎么也得做些什么。
初二,弹劾的忠义亲王的折子,便从御史台官员的必须爱,递到了杨溍的面前。
亲王深夜纵马狂奔,当街鞭挞良民,并将人拴在马后,沿街拖拉。若不是被五城兵马司的巡街兵丁及时发现,那陈厨子怕是立时就要横死当场。陈厨子的两个徒弟也被忠义亲王的手下,好好教训了一番,人卧在雪堆里,半天不曾动弹。
那是良民,是皇朝的百姓,就算获了罪,也该交由有司处理,不该是由忠义亲王,在大街上那般暴戾行事。
言官所书,弹劾忠义亲王的折子,有理有据,据经引典,洋洋洒洒数百字。所有言官和御史,都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弹劾的折子,不断地递送到杨溍跟前。杨溍看了几封便不再看,让人将这些折子全都收了起来,一并抬到了大明宫去。这上皇还在,自然该由他这个做父亲的,来管管这个无状的老儿子。
上皇很是无奈,这是他的儿子,他自然想护短,可那天晚上的惨叫,整条街的人都听见了,似乎还有人隐约听到几声“是忠义亲王”什么的。
要说忠义亲王也是糊涂,这种事情何必自己出手,随便找个手下做了,到时候就算事发,将人往人前一推,自己依旧清清白白。
那些言官是绝不会就此罢休的,他们非得要个结果不可。
杨溍心中有气,一是气他这哥哥糊涂,二是气那些言官半点不顾忌皇家脸面。杨溍就算想要对付这位哥哥,也不该是以这种方式,德行有亏,岂不是说皇家教子无方。
忠义亲王这会儿倒是安静了,窝在家中哪儿不去,正暗戳戳地想着,该怎么整治那些言官。
郁偆原本也就是打算听一耳朵的八卦,可谁曾想,这八卦不知怎么的,就牵连到了她自己的身上。也不知是那个人扒拉了出来,说那被伤的厨子,是从惠妃娘娘的娘家出来的。
“这和我家又有什么关系,过年请个厨子过家掌案,难道还错了不曾!”郁偆可是气得不轻。
郁偆自有知道消息的渠道,这消息传了好几天,早已变了味儿,都有人说是那厨子仗了郁家的势,无礼在前,忠义亲王这才出手教训。
“娘娘何必动气,陛下圣明,定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的。”徐嬷嬷安慰道。不过徐嬷嬷也知道,这三两句话,说了不过就是图个心安。
郁偆怎么能不气,怎么能不急,郁家是那么的渺小,哪经历得起这些风浪。
郁家新贵,家中出了个皇妃,立刻便改头换面,富贵不可言,可到底根基不稳,不敢在这京城之中放肆行事。
这才刚过好年,这祸就从天而降,郁家立时闭紧了门户,不敢多有动作。
朝中纷纷扰扰,一时也无法治忠义亲王一个罪,倒是带出了许多肮脏事。那些言官御史为人清正,难道他们的家人也都如他们一般?
那些言官御史,在前面明晃晃的等着忠义亲王从高台上掉下去,忠义亲王便不断地在后面,给这些言官御史挖坑。有些坑挖成了,还真有人栽了下去。
别说杨溍看不下去,就连上皇都觉得他的那个儿子有些过了。
大年初一见血,已是不对,如今更陷害朝中大臣,这让上皇如何能保他?
事情早该有个决断,拖着不过是希望能让朝中大臣淡忘些,好从轻处理,可没想到忠义亲王的仇恨拉得妥妥的,半点儿不懂上皇的一片良苦用心。
“陛下下旨,命忠义亲王去守陵去了?”忠义亲王依旧是亲王,一直被夺了封号,不过众人叫惯了,自也继续称呼其为忠义亲王。
要说忠义亲王半点没有损伤,那倒也不是,没了自由,远离权力中心,这让堂堂一个亲王怎么受得了。
朝臣之中有不满的,可那是天家血脉,难道真能按着律令,将人给法办了?这样一个结果,已经算可以。
忠义亲王要等正月十五过后,才会启程送去皇陵,这会儿依旧在自家京城王府中住着。忠义亲王更是恨上了郁家,要不是郁家养不起厨子,偏还要多事从外头请,他怎么会……
至于那遭了横祸的厨子如今身处何处,怕是没有一个人知道,也没有一个人关心。
正月里就发生这许多事,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兆头,杨溍颇为忧心,还特地召了钦天监的官员问凶吉。结果问下来,自然是满口好话。
郁偆在后宫中,听说忠义亲王要远走,这心总算是放下了,这起码,在近一段时间内,她的家人都不会有事。
至于郁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