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蒙蒙的北京来到上海,尽管已近黄昏,但也明亮了许多,打车直到码头的时候,我在犹豫,是否要吃了晚饭再走。
那夕阳下,海面金黄,从背景看,在距离码头约百米的那个僻静的角落,她与狗如黑色的剪影,周围全是金色的光。一幅古典主义风格的画面,让时间凝固,我知道女人有多种美,但这种美丽,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如果她画面感太强,那这世界就只是一个画框。
我靠近的时候,准备悄悄坐在她的身边。但是小黄,突然意识到什么,飞速地转头向我跑来,她在跑向我的时候,背对着夕阳,小池也扭头看见了我,当小黄在我腿边摇尾打转的时候,我热泪盈眶。
一个女人一条狗在等你,这不就是家吗?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有人等待的感觉。山石林泉样未改,只待故人来。我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上海。
“是不是先吃了饭再上船?”我看着小池的脸,她诡异地笑,调皮地扬起下巴:“不,我们要吃你做的。”
这恐怕得很长时间了,现在大约六点,如果船到了,再到家,再到煮好饭,估计得晚上八点钟。
“你不饿吗?”
“我们都饿,但是饥饿是最好的调料。我们好久没吃到你做的东西了。”
她屡次用我们这个词,是指她和小黄。不知道,她牵着这条狗在上海的高档小区遛弯时,有没有人笑话它的土气。但她把它当家人,这有代替我的意思。我知道,我的离开有貌似高尚的理由,但伤害却是现实的,对我,对她,甚至对于小黄。
我们在上船后,她指着那闪烁金光的大海说到:“况且,有这么美好的夕阳!”
我再也忍不住了,抱住了她。她将头顺势靠在我的肩上,闭着眼,身体柔软,温暖淡香,美好极了。小黄此时仿佛懂得什么,没来骚扰,我们靠在金色的光辉中。
我有个经验,当你拥抱的女人,身体柔软的时候,她就已经属于你了。
此时我觉得幸福,与在北京的体验刚好相反。世界就这么奇怪,一天的时间里,完全变了表情。
船靠岸时,我找了个小超市,买了点食品之类的东西。出门时,刚好碰上了个熟人:那个卖沙石的老板。他是小池舅妈的侄儿,他主动打招呼到:“你们回来了?”
回来了?他用回来这个词,仿佛我们本来就属于这里,这里仿佛就是我们的家。
小池笑笑,很世俗的样子:“哥,我们明天再来看你。”
“别忙走,拿点菜。”他放在小超市门边有一个大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一把小白菜和蒜苗,递给我们说:“刚上来,你们恐怕还没蔬菜吃,拿去,自家种的。”
我们向他感谢告别,他走了几步,回身问到:“有电筒吗?”
“有,我们走得回去。”我答到。
我想起四川老家来,有老熟人就是故乡吧。但四川老家已经失去社会功能,这里还有。有女人有狗有熟悉的人,有房有地有井水,不就是家么?
终于走上了水泥路了,我亲手铺的路,水泥在月光下,显示出暗白的影子,小黄已经等待不及了,飞也似地跑向了远处的屋子,它的小家,就在屋檐下。
我和小池手牵着手,她嘴里哼起了一个熟悉的曲子,我听出来了,那首萨克斯曲:回家。
你对一个地方有感情,神奇得你自己都不知道。当你闻到那些青草味道,进屋时,闻到厨房残存的柴火味道,你会安心,会欣喜,会莫名其妙地激动。
原来我如此喜欢这个地方,我自己都没意识到。
生火做饭,熟悉的配合,还有几个土豆,有白菜,只是没有肉,但小池带了火腿肠。醋和酱油新买的,没问题,当然在超市,也买了一些鸡蛋,派上了用场。
米是现成的,土法煮饭要费点时间,我们有耐心。饥饿来了,闻到米饭的香昧,人都谗得慌。米汤出来,在蜡烛的微光下,白得发亮。
依据农村老一辈的说法,米汤就是穷人的参汤。许多农村妇女生了孩子后,因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没有奶水喂孩子,就只好用米汤来喂孩子了。过去我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他工作过的煤矿,原来有过一次矿难,巷道垮塌,十几个人埋在里面。过了八九天,救援的人挖通了巷道,其余的人都死了,有一个人还利用岩壁渗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出来后,想吃东西,想吃肉,家属就准备去了。当家属把煮好的肉端来,准备喂他时,幸好有一名老中医在场,他制止了。
病人此时脾胃极度虚弱,不能消化任何难化的东西,不仅不能补充大营养,还需要小心将息。只能先喝米汤,一步步恢复其肠胃功能,数天后才能正常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