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谬尔森、凯恩斯等人的思想大概都听说过,还看了一点供给学派的、交易成本之类的东西,最近在美国大火的新自由主义的一些东西,也看了一点。我看这些书的时候,主要看章节名和序言以及译都简介,大体上知道它说的什么就可以了,不必要了解全部。
如果以不求甚解的方式看书,一本书两个小时就够了。因为你只需要了解它的框架和中心思想,了解它对社会的影响及其他人的评论即可。我又不做研究,管那么细干什么?
但是,更多的,我在网上查找了两个部分的资料。如果我到场时有发言,得有个角度。我的角度是:政策。
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要看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的主要经济政策和后果,这方面网上的资料很多。苏联东欧巨变后,西方经济学疗法的效果及原因。关于美国近几年新自由主义失败及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说是资料铺天盖地,但不看专家的,只看美国政府的对策及效果就行。
专家的论述万万千,但真正有实践机会并可以考察出效果的,主要是政府的政策,这才是经济学最该研究的地方。
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了。这很方便,我在看二十四史时就有留意。因为古代历史中,关于税赋和民生的政策,记载得权威而详细。况且,这些与意识形态关系不大的东西,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反而更高。
如果你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看书,那么看书的过程是不轻松的,你得做笔记,理思路,提要点。
我在思考政策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巨大的盲点,就是对改开以来国家的经济政策,完全是个门外汉,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它。
这就像一个美人就在你身边,你没有关注,你的目光总盯在古代或者远方,对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这属于灯下黑。我不知道,那些自以为经世济民的专家们,是故作清高还是没有弄懂,也不大谈论这方面的成果。
书生们喜欢好高骛远,老拿自己跟伟大的圣贤们看齐,想前看五百年后看五百年,搞得自己跟诸葛亮似的。但是,你想想,诸葛亮至少制订并成功实施了政策:隆中对,你有吗?身边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说什么大话。
我对这种风气很瞧不起,我虽然不是研究什么经济学的。但我知道,周易是算命的书,我至少能够有一定的经验和成功率。比那些大学教授们开课讲周易的,至少心理要踏实些。
每一门学问,不是几天就可以了解的,得有重点。估计到时候,我能够说出几句有价值的话,大概在中国历史的经济政策上。我确定了一个主要问题: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循环。
这个问题前人有过研究,大概是指土地与人口的关系。和平年代农业经济恢复发展后,人口就会迅速增长,而另一方面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这就会造成分配严重不均。政府通过行政方式控制土地兼并打击地方豪强,来保持生产与人口的脆弱平衡。但一旦地方豪强没控制好,一旦遇上天灾人祸,这种平衡被打破,中国就会发生农民起义,朝代进入衰亡。
这是个死循环,这种经济上的循环引起政治上的重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与此有关。如何打破这种循环,根本上还得靠工业化。工业化虽然打破了农业时代的这种循环,但它必然会引起新的矛盾,经济危机。如何解决,这是个大问题,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了。
这几天真是没事找事干,我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它挣不了钱,我也当不了官。当官的我也认识几个,但他们与经济政策有什么关系吗?
但有事总比没事好,况且,我做这些笔记和学习时,没有负罪感。
提前到了会场,这个地方我还是第一次来,是一栋商业大楼中间的一层,某咨询公司的小会议室。会议室外是一外巨大的休息咖啡散坐吧。我到时,只见到几个人,看穿着倒都是正装,倒有一个中年人,很精干的样子,虽然也算是西装革履,但没打信赖,我看他的衬衣,是崭新的,估计他平时没有空西装的习惯,不时扭动着脖子,可能是衬衣领子让自己不太舒服。
人是三三两两各自为群,我与他们都不熟悉,也懒得打招呼,一切到会上再说。刚坐下,就有穿着职业服装的女生来问:“是庄先生吗?”
很少有人把我叫先生,一般亲近的把我叫小庄或庄哥,社会关系上的人把我叫庄总。
我点点头,礼貌微笑。
她也回个礼貌微笑:“咖啡还是茶?”
“绿茶有吗?”有的土豪喜欢装,本来没有习惯咖啡,但非要在公开场所点咖啡,这事我不做。我本来也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也没有留洋的经历,何必为难自己呢?
“有,您稍等。”
当她把茶给我送来的时候,我发现她给了我一本资料。我一翻资料,才发现这是此次座谈会的专门资料。
最开始就是介绍今天主讲嘉宾,原来然然说的经历就是能力的判断,是有道理的。这个人,是九十年代人大研究生毕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然然相同,算是然然的师兄了。
后来到哥大读博,又在华尔某投行任过高级职务,2005年左右回国,在国家发改委某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写过关于外汇制度的文章,也影响过一些政策的制订,现在中国某大型证券公司任首席经济学家,主要是投资方向与政策研究。
从他的经历来看,这是一个曾经参与过政策制订的人,影响过高层决策的人,也是一个目前在挣大钱的人。这种人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被人请来在这里讲课,估计是有一点水平,才被大家硬拉来的吧。
再往下翻,就是出席佳宾的介绍了。二十几个出席佳宾,有上市公司老总,有科技公司股东,有投资公司高管,当然,在接近最后的介绍中,还有我。
我的称号是通讯公司董事长。介绍说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通讯终端产品公司,去年营业收增长超过一倍。参与投资非洲电视转播产业,在三个国家取得了优势地位。这是什么情况?这是包装。这种夸张的包装,是李茅的主意还是然然的主意?好像我很高大上似的。其实,这个介绍有意忽略了一点,就是我的资产总额,如果把这事写上去,我估计连大家想像的零头都没有。如果没有爸妈的底子,我连亿万富翁的及格线都达不到。
但是,在这些人里面,我是最年轻的人之一。还有一个比我更年轻的,27岁,但他开创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全国有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