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怀疑这又是一个冲着她来的客人。
她笑了:“你需要我给你开一些抗抑郁类的药物吗?”
“应该不需要。”他回答。
“嗯,那你觉得自己哪里不好?”她问。
“……”
他沉默着,不说话。
“哦,那就没事了,你看我们大家时间都挺宝贵的,你若单纯是想找个人聊天,恐怕我并不合适,我这儿可是按小时收费的。”她说。
她以为如此一来,他就会说明自己的来意,或者至少要个联系方式,但是出乎她预料,他走了,真的就这么走了。
“真是一个古怪的客人。”她看着他走出诊所,坐进了一辆黑色林肯轿车,不由得笑了。
她再一次看到他是在电视荧幕上,他参加一个电影发布会,向来不关心娱乐八卦的梅舒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只见吴尘穿了一身得体的西装,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像人群中的一座孤岛。
一般的新闻发布会上,明星才是主角,导演只需要在一旁唱唱配角,但是吴尘导演很年轻,本身也客串过一些电视剧和电影,有很多颜粉,这就导致观众的焦点全在他身上,观众们举着相机对着吴尘拼命按快门键。
出席这类场合,吴尘都会穿上剪裁合身的名贵西装,年轻的导演本身资历不深,更需要打点自己,以示对观众和粉丝的尊重。
所幸他穿什么衣服都很好看,西装也很适合他,浅白色的衬衣袖子松松地挽起,184的身高,坐在椅子上时,只能曲着一双长腿,而小脚西裤与他的大长腿很搭。他静而淡的脸上看不出情绪,额前的碎发稍稍盖住了乌黑深邃的眼睛。
当听到有人批评他或者他的电影时,他默不作声,当有人表扬赞美他或者他的作品时,他会举起话筒淡淡地说一句谢谢。
他的手中握着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有时候会以笔在纸上飞快地写几笔,尤其是在听到批评意见之时。
偌大的舞台,闪亮的镁光灯,而他坐在舞台靠近后台的角落处,处于光圈的边缘,与台上的主演相聚三米,与台下的观众相聚三米。比这物理距离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尘的表情,他从头到尾低着头,淡淡地看着自己的笔记本,与观众没有什么眼神交流,那样的表情,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感。
梅舒这才回忆起一个细节:吴尘来她的诊所时,原本坐在沙发的中央,当她握着茶杯在他对面沙发坐下时,他朝着一旁不动声色地挪了一段距离,本该面对面交流的,变成了斜对面。
这个人,仿佛刻意跟任何周边的人保持着空间距离。
她蓦然明白过来,他并非冲着自己来的,他是真的来看病,最重要的是,他压根没有信任她,所以不肯对她说自己的问题。
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让病人向自己敞开心扉是一种能力,这个吴尘,激发了她的斗志,她想要取得他的信任,也想要知道他的病情。
梅舒在网上查到了他的工作邮箱,给他发了邮件,约他再一次会面。
其实吴尘去过很多心理咨询处,结局几乎都一样,对方问一句,他被动地答一句,最后却并未说明自己的问题,无功而返,像梅舒这样重新找他会面的情况,是第一次。
梅舒果然是专业的,她这回跟他聊起了他的兴趣爱好。
他在说起摄影的时候,话就变多了,向来淡漠的脸上也表情生动了起来:“摄影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有一种新的摄影技术,已经能够捕捉光的运动,光路拐角之后成像,这项技术若被用在医学方面,就能透视人的身体,减少病人治疗时的痛苦……”
虽然她听得一知半解,却一直微笑着聆听,时不时点头,以表现自己对他所说很感兴趣。
他说话的语调不紧不慢,声音低沉性感,她觉得听着很舒服。
“你去过很多地方?听说你曾周游全世界?”梅舒问,她事前在网上搜索过他的相关资料,对他大致有一些了解,她知道他喜欢旅游。
“还好,读书的时候,每一个寒暑假都会去游玩。”
“一个人吗?”
“跟我弟弟一起?”
“你不是独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