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军官大多数来自于世袭,现如今军中当值的多是子承父业,一些有爵位的家族,卫所的百户和千户,还有许多的军户。
大明创立十五年,完整的筛选体制已经形成了。地方各卫所是基础兵源,一到大战,或者边军还有京军大量减少,就会从地方卫所挑选。
或者临时组建大军,也是抽调卫所士兵,加入大军,战争结束后返回原籍。卫所的士兵父死子继,源源不断。
这样就导致了,卫所里面的人是没有晋升通道的,因为是父死子继,他们的领头已经被限定。
他们没有往上走的路,而且由于地方卫所的官员是世代把控,所以极易侵吞军田,这也是后世军户糜烂的重要原因。
朱雄英觉得,想要大明的军队永远保持战斗力,一个明确的晋升途径是一定要有的。
千户百户,不可只停留在一地,要轮换才好,南北相换,东西相换,十年一换有监督这样才能避免军田被侵占。
武举的意义是找出真正有实力的人,明朝的武举实在是太过容易,含金量根本不够。
“皇爷爷,武举有很大的意义,可以为军队遴选大量的人才,可以注入新鲜的血液。虽然现在有开国勋贵在,可以稳稳的压住文官一头,但是谁能保证再过100年,不会像弱宋一样对文官卑躬屈膝?”
“大明不可能永远都有仗打,但是以后为了人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却一直要实行下去。”朱雄英认真的看着老朱,一字一句的说道。
老朱喝茶的手顿住,一旁的朱标也深深皱起了眉毛。
大明不可能永远都打仗,但是却必定要举行三年一次的科举。
那些跟随老朱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老将们都会老去,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虎父犬子的概率远远大于一门三杰的概率。
只有战场才能锻炼出名将,只有尸山血海才能培养出帅才,每个将军都是踏着尸骨成长起来的。
而这群二代们,有了父辈的功劳,谁还会想要身先士卒的和人拼刺刀呢?
但是那群文人不同,他们只用传承自己的知识,他们的后代可以苦读,只要不是太笨,终究会有成果,他们的积累只会越来越厚。
老朱不复刚才不在意的神色,认真的注视着朱雄英:“所以你想要举办武举,想要和文人对抗,防止武将堕落?”
“没错!同时也可以给那些人加入竞争,爵位和军职不可并行。就算他们是勋贵加入军队,最高只能担任总旗。没有爵位的勋贵子弟最多只能担任小旗而武举进士可以直接担任总旗,状元探花更是可以由皇帝破格任命。”
“之后的晋升,只看军功不论爵位,同时孙儿还想要改革军功,将军功分成十二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严格的评判制度。没有军功以后不得晋升。而若是只有军功,没有军职,也可以得到大量金钱奖励,以及对应军功的俸禄。”
“那若是不打仗呢?若是国家四海升平并无战事又如何?”朱标在一旁插言。
“不可能的!”朱雄英直接否定,“就算是强汉盛唐最为鼎盛的时期,在边关依旧有战事。”
“但凡通过武举,都要进边军,地方卫所没有他们的位置!只有战争才能磨砺出名将。而地方卫所为了防止懈怠也要有奖惩,每三年举行大比,以卫所为单位,分为个人战,还有小队作战。优胜者有奖励,末尾者连续三次最末,那么卫所军官需要迁到边关降级历练,磨炼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