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高澄是哪个朝代 > 414 第414章 烽烟渐熄(第1页)

414 第414章 烽烟渐熄(第1页)

“郡公所言差矣!”还没等高澄说话,陈元康居然抢先斥道。

他回头看高澄,高澄看着陈元康笑道,“长猷有何异议,但讲无妨。”

陈元康也跪直身子向高澄抱拳道,“正如大将军所言,西寇犹有根基在,一时不可速灭,断不可操之过急。若行事操切,恐情急之下更易生变,反不如徐图之。大将军言,大魏与西寇乃长久之战,更要谨慎小心,步步不要行差踏错,必可蚕食之。若急切之间生了大错,岂不悔之晚矣?如今河南已安定,高王在玉壁又令王思政无计可施,冬日天气渐冷,不宜再僵持,不如暂回师以养精蓄锐,到来年春日渐暖时再与西寇决战,方是合适的时机。”

守在帐门口的刘桃枝瞪大了眼睛看着陈元康,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陈元康说的话。刘桃枝是高澄的心腹,高澄有事也从来不瞒他。陈元康数次坦陈计策,刘桃枝知道陈元康一力主张趁胜追击一举灭了西寇,不知怎么忽然之间就心思大变了。

高澄盯着陈元康,一双绿眸子里像是火焰跃动,格外灼人。他目光灼灼却只盯着陈元康不说话,喉头之间上下滚动,不细察难以知觉。忽而用手扶了扶额角,微微低了头,让人觉得他好像是因为疲劳而一时失了控。但他很快又放下手,抬起头来,这时神色已恢复平静。

侯景盯着陈元康,见他一直看着高澄,目中闪动,是极为关切的样子。侯景也不太明白一向激流勇进的陈元康怎么这个时候萌生了退意。他是高澄心腹,必然不会公然对大将军的心思格外违逆。

慕容绍宗也若有所思地看着陈元康。

“大将军,”高岳也直起身子。

高澄听高岳一唤,淡然扫他一眼,“大都督是何高见?”语气淡泊,似乎还带着一丝极不易察觉的不耐烦。他目光中有一种警惕。

“陈长猷将军言之有理。还有一点恐怕长猷将军也遗漏了。”高岳对高澄的所有微小不快都视而不见,坦陈道,“这一战虽然大魏大胜,西寇六军损失殆尽,但大魏一样损兵折将。因此再战下去确难保大胜。太原公原本奉大将军之命在河北搜捡括户,所得颇丰。这一次急切之间尚没有善见利用。若大将军此时回师,明春再战,可利用这个时机扩充兵力,因有括户的铺垫在前,必可速速有益。而西寇则一时不可再得过多的兵卒来补充,因此下官也以为此时休战才是善策。”

高澄两只眼睛在高岳身上扫来扫去,很认真地听高岳说话,过后不言又像是在细思。终于神色轻缓下来道,“大都督思虑周全,正是此意。”高澄笑道又环视几人道,“大功必成,不急于一时。收复西寇容易,若真是来日社稷一统,治国安民大事也。”

这意思非常明显了。看样子确是要收兵。其实几个人心里也都明白,高澄心思早定,只是借询问的机会探察各人心思,并没有真心相询问的意思

这时慕容绍宗方道,“为将帅者目光长远,不计一时之利,大将军既有此意,吾等无不从命。”

这事议到这儿也就算是完事了。于是便散了去。别人出去,陈元康走到帐门口,听到身后高澄唤“长猷兄”,他又止步回来。

苍头奴刘桃枝站在帐外,看着侯景一瘸一拐的背影,心里格外恨意重重。

中军大帐里这时只剩下高澄和陈元康两个人。

高澄慢慢踱过来,看着陈元康轻声笑道,“长猷兄何以心思突变?”他指的是陈元康忽然改变了想法,不再主张在这个时候力追西寇。这时的高澄较之前神色轻松了许多。

“大将军高瞻远瞩,长猷目光短浅,不及大将军,唯愿听命。”陈元康知道侯景这时不知道玉壁的战况,不知道高王重伤。高澄虽然事先没有吩咐,但他明白,这消息是不能让侯景知道的。

高澄正是有感于这种默契。

其实高澄也别无它法,这时只能暂退。这一点,陈元康也不会不明白。大局为重,岂止是不得已而为之?

“倒是大都督,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陈元康又情不自禁道。

高岳是知道玉壁内幕的,但难为他心思灵透,帮着陈元康一起驳回了侯景,又理由充分。

高澄想起高岳刚才的话,提到他的弟弟太原公高洋括户的事,心里还是警惕高岳是高洋的心腹。

邙山之战的终止似乎是无声无息的。

西魏皇帝元宝炬已死,太子元钦虽不能这时立刻行登极大典,但已经是实至名归的皇帝,只不过傀儡而已。

西魏军虽未六军缟素、哭声震天,哀恸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悲不只是因为天子死难。这一战宇文泰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六军几乎是损失殆尽。西魏连年天灾,又兵连祸结,这时几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程度。

天子死社稷,这对元宝炬本人来说,一个傀儡皇帝,有此际遇,是大幸之事,也是对他称帝后惨淡遭遇的无形弥补。但对于一邦一国来说,在最危难的时刻要靠天子之鲜血、性命换取苟安,又是一种实足的讽刺和耻辱。

大丞相宇文泰奉新帝元钦入关而去,回归都城长安。帝位更替之间,这位大丞相已经成了有实无名的西魏之主,其地位无人可撼,就是新帝元钦也望尘莫及。只是江山破碎、民不聊生、烽烟未熄,朝堂重臣心思各异……权臣虽有权力,肩上重任也同样是别人无法承担的。

重兵把守的潼关之内,立足于关中沃野的西魏,在战火暂熄之后如何立足,这是大丞相宇文泰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没有再讨论究竟是不是追击西寇,一夜之间东魏军中就奠定了回师向东的主张。侯景也没有再向大将军高澄请命。

重兵守恒农,这次也算是凯旋而归。只是凯旋的代价也同样惨重。诛叛逆,收失地,追西寇,各路集结,一场接着一场的大战,东魏军虽未至于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兵力同样遭了重创,辎重粮草耗费损失无数。

将来的大战是在所难免的,回归之后,大将军高澄要如何富国强民,使什么手段让国力强盛起来,兵力壮大起来?他也和宇文泰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没有再见面,无声之别后,各奔东西,高澄与宇文泰已经不可避免地针锋相对起来。

渤海王、大丞相高欢在玉壁遇险生危,能否真正坐稳权臣的位子,这是对高澄的更大考验。

各路撤军之后,大将军高澄没有声张,与右丞陈元康率军直赴玉壁而去。

自从进了冬日以来,邺城时时阴云密布,但也没怎么下雪。前些日子忽然连下了一日夜的大雪。下雪的时候天气阴沉得昼如黑夜,连天大雪把整个邺城都覆盖了。四处白茫茫一片,不辨东西,天地之间只剩素白一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