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大逆转1906地图 > 182 第182章 文总的第二动物园(第1页)

182 第182章 文总的第二动物园(第1页)

作为一个穿越者,文德嗣当然不会忘了坦克,这种被称为“陆战之王”的武器。而且他又有着充足的后世资料,自然就是直指大道,不会去走弯路,搞什么菱形坦克、多炮塔坦克等等之类的玩意儿。

好吧,严格说来,文德嗣也是个“多炮塔分子”,但是他认为“多炮塔”只适合在军舰和飞机上出现,坦克玩多炮塔就是邪路。另外,中国装甲车辆的开发问题上,文总最大的影响,就是没有让“半履带邪教”在中国横行。

半履带车这种玩意儿的初衷是很好的,它的设计是针对早期履带与车轮两种传动系统的缺点。

履带车辆的越野能力较好,但是乘载重量受到限制,同时履带的寿命,尤其是在越野的环境下较短,生产成本上,履带也比轮型车辆要高。车轮的寿命也高于履带,同时轮式车辆能够搭载的重量较高,可是轮式车辆在高乘载重量时所能够通过的地形非常有限,并且在恶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远不如履带车辆。

按照设计的初衷,这种东东应该是同时具备履带和轮式两种传动方式的优点,既有良好的越野性,又有较高的寿命和较低的成本。

但事实却是和设想相反的,这种奇葩玩意儿确实吸收了两者的优点,但都是缩水的,而且还把两者的缺点一个不拉的继承了下来,甚至还发扬光大了。它的后勤维护比履带和轮式都困难,因为它需要准备两套系统,同时它前面的轮胎磨损极为严重。

它的那些所谓的优势性能都不如纯血统的履带式或轮式,而且在那些缺点面前,就显得非常鸡肋。所以在6×6、8×8这些新型轮式装甲车发展起来之后,这种东东就被淘汰了。

所以在本位面,中国的装甲车辆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半履带”这种脑洞结构,要么是轮式,要么就是履带式。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所有的装甲车辆甚至军用车辆都直接使用柴油机,而不是更容易起火、更危险的汽油机。这个一方面是更安全,另一方面是因为最多2年后就会有大量的生物柴油上市,这些产品比起汽油更便宜,更适合大量使用。

虽然文总很早就有制造坦克的能力,但以前时机一直不成熟,所以一直没动手。倒不是怕被列强学了去,正如文德嗣自己就很自傲说过的:“这个世界上要说比攀科技树,谁还能和我比?”。

这个“时机”主要是指两方面,第一是人员不够,开坦克可比打枪难多了,培养装甲兵可比培养步兵难多了。没有足够的合格装甲兵,造出来给谁用?

第二就是道路条件不允许,虽然解放区内的交通条件完全可以跑坦克,但在解放区之外就悲剧了。俺大清和那些个革命党可没有文总这么修路修桥。再说无论是俺大清还是北洋,以及革命党的军队都很渣,最多用上装甲车就够了,哪里还需要动用坦克。

所以在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坦克一直都没有出场的机会,连装甲车出场的机会都很少。无他,道路条件不允许。所以直到解放全中国之后,会驾驶车辆的官兵越来越多,并且也有了足够数量的驾驶装甲车辆的人员,文德嗣才开始下令有关部门研制坦克以及其他装甲车辆。

本位面的中国由于极为重视交通基础建设,又有大把资金,也因为科社党的逆天组织力,人力也非常充足,再加上大量工程机械,以及各种先进工具器材的运用。所以尽管现在建国才刚刚两周年,但全国的交通状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的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突破八万公里,今年突破20万公里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些公里以及桥梁都是按后世正规标准修建的标准公路,在上面跑七八十吨的车都没问题,比原时空的红朝建立那会儿的公路条件好了不知多少。

所以,本位面中国的军队就没有像当年红党那样,对于武器的轻量化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本位面中国的武器选择标准显得就更加重型化,而且更加注重生产性、性能和火力,装甲车辆也是如此。

不过,虽然国内的交通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国外的环境也是要考虑的。毕竟这会儿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么重视交通,也没有哪个国家的道路桥梁都修得像中国那么变态。按照战略预想,今后的战争绝大部分都会在国外发生,北方和西北倒是好说,南方那些热带丛林和湿地就不好办了。所以武器重量问题还是要适当考虑,这个重量也不能太夸张了,要不然出国作战怎么办?

中国的坦克是在1910年底开始研制,按照当时最大的几家假想敌日本、俄国、英国的特点进行研发。因为日本是最大的假想敌,解放台湾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第一款坦克就被定位为水陆两栖坦克。

不过因为半位面的坦克是中国发明的,所以“坦克”这个名词就不能用了。所以本位面的“坦克”名称还是回归它的本义“装甲战车”,简称“战车”。

这第一款坦克,哦,战车就是ZZC-1型1911年式。这种战车的蓝本是原时空苏联的T-40A型轻型坦克,当然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设计。比如把原版的汽油机换成了柴油机,重新优化了构型,并把铆接改为焊接,单人炮塔换成了电动式双人炮塔,使用了更好的装甲等等……

这些措施使的重量“水獭”比起原型T-40A加重了一些,但防御力、速度等性能还比原版有了上升。

“水獭”两栖战车的车体设计新颖,与船的形状近似,前部宽大而低矮,车体前部呈流线型,并有防浪板,炮塔装在车体略靠后的地方。车辆尾部有个四叶片螺旋桨,水上行驶时靠它驱动,并由2个舵操纵航向。车体还有浮动油箱以便增加车辆浮力。悬挂装置采用独立扭杆式,每侧有4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并且它采用了宽型橡胶履带,使其可以在泥泞、水网稻田地带顺利通行。

该型战车的车组成员为三人(驾驶室一人,炮塔两人),全重6吨,车长4。6米,车宽2。5米,车高2。2米。发动机功率1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0公里小时,水上浮渡时速8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装甲厚度8~16毫米。武器是一挺12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可360度转动,备弹1500发。另外在车体前面还有一挺8毫米航向机枪,备弹2000发。

目前“水獭”已经正式列装,主要装备对象都是南方的主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

按照现在的眼光看,“水獭”无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战车,但文德嗣还是觉得因为它考虑了浮渡要求,所以装甲和火力都比较贫弱,在南方使用当然很适合,但是到了北方,可能就会存在生存力不足和火力不足的缺陷。

所以,他又让有关部门再设计一款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的战车,这就是ZZC-2型1912年式“狼獾”战车。这种战车的蓝本是原时空苏联的T-80轻型坦克(注意,这是1943年登场的T-80轻型坦克,不是1976年服役的T-80主战坦克。)

T-80轻型坦克苏联在二战期间最先进的轻型坦克,但因为租借法案中提供的装甲车远比轻型坦克更适任侦查与联络的任务。因此,所有的轻型坦克生产工作于1943年10月取消,总共只有120辆T-80被生产了出来。之后战争期间苏军就没有再发展轻型坦克了。也可以说,这是二战终极版的轻型坦克。不过在这个时代它绝对不能算轻型。

“狼獾”战车的车组成员为三人(驾驶室一人,炮塔两人),全重11吨,车长4。3米,车宽2。3米,车高2。1米。发动机功率14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550公里。装甲厚度10~60毫米,其中车体前装甲板厚40毫米,炮塔装甲板厚20~60毫米。采用电动式双人炮塔,炮塔可360度转动。副武器是两挺8毫米机枪,一挺是装在炮塔主炮旁边的同轴机枪,一挺是装在车体前面的航向机枪,备弹2000发。

因为还是实验装备,“狼獾”的主武器现在还没最终决定,有关部门一共推出了25毫米、35毫米、45毫米三种口径的主炮,发到部队去试用。

“仅仅是坦克还不够啊……”

此时,文德嗣正在武汉特种车辆设计院视察,他对院长东方高说道:“自行火炮呢?”

东方高连忙说道:“我们正在可以用水獭和狼獾的底盘作为基础,开发各种自行火炮,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设计……”

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说道:“要快一点,你们前面搞了三种狼獾,完全是浪费时间,其实有一种45毫米就够了,你们不要像德国人那样,一种坦克给我搞出十几种火炮。嗯,那种25毫米的型号可以保留,改进一下炮塔,提高俯仰角度,作为自行高射炮吧……时间很紧,明年我们就要和日本做过一场,你们要抓紧时间。”

“请您放心,文总,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东方高连忙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