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明,东方隐隐透出一线晨曦,街头巷尾尚且未脱薄雾,而上海滩的影院前,已然人头攒动。
百乐门戏院外,红漆的木门紧闭,贴着大红的电影海报,浓烈的色彩仿佛要从纸上跳脱而出。
海报之上,“沈氏影业出品”
六个大字赫然在目,下方是一行苍劲有力的题字:“《自由之梦》——一场革命的呐喊。”
沈洛站在戏院二楼的廊窗前,俯瞰这一幕。
人群摩肩接踵,贩夫走卒、车夫苦力,甚至还有穿着洋装的青年男女——形形色色的人,为一场电影争相而至,仿佛戏院之门是通向某种新世界的入口。
沈洛轻叹一声,神色平静中透着几分深思:“这不过是开始罢了。”
张铭吉站在沈洛身后,满面笑容,声音里难掩兴奋:“少爷,您看这情形,《自由之梦》定会大卖!
上映前两日的票早已售罄,甚至有人出双倍价钱也求不得!”
“卖票只是表象。”
沈洛转身,微微一笑,语气中却带着一丝冷峻,“观众的心才是关键。
这部电影,能否叫他们看后难忘、动容,才是成败的真正所在。”
张铭吉闻言一怔,点头称是,却在心里暗叹:沈二公子年纪虽轻,心思却极为深沉,难怪能在短短数月间扭转沈氏影业颓势。
正午时分,《自由之梦》的首映场开始。
戏院内,灯光熄灭,四周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大幕拉开,银幕上映出一幅画面:一群衣衫褴褛的工人在昏黄的灯光下默默劳作,铁锤的敲击声清晰入耳,仿佛叩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铁锤声,是自由的心跳。”
银幕上忽然浮现一行字幕,字体遒劲有力,接着镜头一转,画面切换至一个青年的面庞。
他目光坚定,低声吟道:“倘若一颗心不能自由跳动,那便只是一具木偶。”
此言一出,满场寂静,唯有观众的呼吸声在黑暗中交织。
随后的剧情迅速铺展:青年工人组织秘密集会,反抗压迫,发誓以生命争取自由。
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时而令人热血沸腾,时而叫人潸然泪下。
散场时,观众纷纷起身鼓掌,掌声如潮,一浪高过一浪。
人群中,一名年约三十的男子走到戏院门口,激动地高喊:“这片子,是我这一辈子看过最好的电影!”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人立刻应和起来,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沈洛从后台步出,站在廊上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他眼角含笑,却不言语,只是静静感受着这股浪潮的涌动。
然而,成功的彼岸总伴随暗流涌动。
翌日,《自由之梦》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称赞者有之,抨击者亦不乏其数。
一些保守派学者在报纸上公开撰文,指责电影“歪曲传统文化,鼓动不良思潮”
。
其中以顾俊为首的保守派势力,矛头直指沈洛,甚至声称:“此等电影,毁的是国粹,误的是人心!”
顾俊的攻势迅猛,联合上海滩数家报社轮番批判,一时间风声鹤唳。
沈氏影业的会议室内,张铭吉脸色凝重:“少爷,这事不能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