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人时要心平气和,做到诚恳、认真、冷静、耐心,不能急躁,不能怨恨,更不能存心找麻烦。当你心中愤怒、埋怨,焦虑,想责怪对方时,最好是先克制一下情绪,整理一下思绪,甚至可以先听听音乐,散散步,看会儿电视,等冷静下来后再实施批评。
(3)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批评他人要注意区分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语气。对年轻人,批评时要语重心长,对中年人,要旁敲侧击,点到即止,对长辈和上级,要巧妙提醒,含蒼委婉;对那些“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不讲理者,要理直气壮,以正压邪,在严厉批评之后再辅之以耐心的说服。
(4)学会幽默式批评,这是实施批评的最高境界
幽默式批评曲意婉转,出语诙谐,在轻松巧妙的表达后面潜藏批评、针破、规劝的内容。
同事之间,实施成功的批评,要忌用下面这些话语和方式:一忌羞辱被批评者。如,“怪不得你这么坏呢!原来你是个没妈的孩子!”“别以为自己是个秃头就可以无法五天。”等等。
二忌以偏概全。如,本来对方只在某一次、某一方面犯了错误,你却说“你总是……”,“你从来……”、“你根本……”等等,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
三忌居高临下。觉得自己伟大,把别人看得一文不值,以长官、上级、长辈的口气指责别人。如,“我早就说过…,你就是不听”,“我说什么你总是不听,就爱自作聪明!”等等。
四忌笼统模糊。如说“你经常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你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却又说不出具体事例。
五忌讽刺挖苦,旁敲侧击。如,“你太伟大了,我可不敢说你不是!”“有些人做的事别装糊涂。”等等。
六忌感情干扰,意气用事。有的批评者以情代理,把批评当做发泄,批评人时高声喊叫、斥骂,皱眉瞪眼,出言不逊,甚至乱扔东西等,这是一种不良的批评作风。
七忌用语武断,主观片面。“你必须……,否则……”,
“我让你……,你总是……”等即属此类。
八忌惩罚威胁,以罚代教。如,“你再不??…,我就要??…”等。九忌不顾场合,伤人面子。例如,当着客人的面与家人吵架、骂孩子,当着众人揭某人短处,当着下级批评领导等等。
十忌事后英雄,放马后炮。如说“我早料到如此。”“谁让你不听我的?失败了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等等。
8。酒后失态要避免
俗语说“酒后见真性”,古今有许多明证告诉我们,酒醉误事的麻烦往往让人悔之不及。即使你有良好的社交口才,酒后也免不了要失态、失言。
不论酒品怎么好的人,一定也有过酒醉后失态的经历,说自己酒后不曽失态的人,也只不过是对方比较能够包容他罢了。
所谓的一醉解千愁,只是借着酒精的作用来麻醉自己罢了。
生意场上有不少人必须借着酒精的剌激来促进彼此的往来,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原来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十数年之后变成了杯中高手。
既然酒本身有其存在的必要,如何避免酒后乱性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如何改进自己的酒品,如何避免饮酒过量,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高手不得不注意的事。酒是自我麻醉时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是友情的润滑剂,如何使它发挥最有利的功效,就在于自己如何运用。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如何制造轻松的气氛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是非得靠酒不可。
尤其是生意人早就已经习惯在酒席间谈生意,好像不喝点酒就没办法敞开胸怀说话似的。这种习惯其实并非中国人所特有的,各国人也都是如此,除了阿拉伯国家的人碍于戒律之外,这可说是地球上普遍的现象。喝了酒之后表现就会异于平常,这也是人性共同的特征。绝对不会有一桌子的人喝得醉熏熏t的,却仍然保持风度地谈天。
既然喝醉酒不能避免,如何守住自己的本分是喝酒的人感到棘手的。在商业往来中,希望以酒精来洗去彼此沉闷心情的不只有自己一人。大家都希望能够去除对方的心理武装,深入了解对方内心的真正想法。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既要能够包容对方的失态,更要避免自己失态。
9。聚会时的公关社交口才
谈话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因为同一句话,说话场合和对象不同,效果便大不一样。每个人每天都要说许多话,可是很少有人考虑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对象。这毫不奇怪。因为说话就像人们吃饭、走路一样,太平常了,以至于人们习焉不察,很少有人仔细地去想想怎样说话?为什么说话要注意场合?自己是不是会说话?等等。人们往往认为自己能说话,能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这简直就像人知道自己有五官、四肢和身体一样,用不着费神去想。其实,熟知的东西不一定真的认识它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包含着奥秘,这个道理是人们都知道的。
现代人们各种各样的聚会相当多。聚会的目的在于要相互深入了解,通常人们都采用自我介绍。他介绍自己时需要注意场合和技巧。有的人口重语少,在自我介绍时像嘴里嘟哝那样说话,姓名之中只能听到姓而听不到名的程度。这样无法给人好的印象。自我介绍时要考虑准确时间的限制、场所的条件和机会制约,积极地使对方确认自己,特别是在聚会时,人数较多,自我介绍时,只能简报“家门”,必要时,可说经历、年团龄、特长或兴趣。自我介绍应当简洁,让人听了有印象,没有必要全部说出自己的经历,不要占用过多时间影响别人介绍。其次,对于出席的聚会,例如各种委员会、职业方面的团体会、纪念会、婚丧、诞辰、祭祀等等,要考虑好会议的场合,如何相应地自我介绍,要下一番功夫。自我介绍时决不应使自己卑下。自我介绍成功的人,日后得到新的发展的实例是有的,一想到自我介绍,就觉得会降低自己的身价,这种想法是有害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自己的行动准则和价值判断。忽视这种准则和判断而说话的人,不管怎样说得动听,对方都不会接受他的美意。每个人心中的城堡都很坚固,城堡中的自我防卫更加强大。要使双方的价值观念一致接近起来,需要自己持有同情心,需要对于对方所持的认识和价值观念的理解,更在于对于自我的尊重。还有,如果你要介绍别人,不要降低别人,因为人总是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
因此,在介绍他人时,这些细节千万不能马虎。如在宴会上你引见两位朋友认识,简单地说“这位是某先生,这是某小姐”,无异于在念两个符号。可以改说:“某先生年轻有为,已经是主任了。某小姐去年被选为’校花’,她出身名门,上次荣获文化奖的就是她的伯父。”如果保说到这种程度,两人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对你产生好感。
出席宴会时,客人都要互相交谈,说些什么内容好呢?如果宴席是西餐式盛宴时,座位是固定的,因此,说话仅限于两旁的人,越过两边的人同他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若两旁是丈夫或亲友的话倒是令人高兴,可说些丈夫或家里的私事,这时谈论朋友或熟人的琐事是不合时宜的。无论关系多亲密,在社交场合一定要和别人说些与宴会气氛融洽的话。当然,坐在两边的人有可能是初次见面,根据西方风俗也可能是男女相隔而坐,所以极有可能在你两边的都是陌生的男人。这时你若自始至终默默不语,只顾一味地吃,喝,别人会认为你“像头牲口似的,没准是为了吃喝而来”,或偶尔别人同你搭话,你也只回答“嗯,嗯”,那会被人当成白痴耻笑。
欧美许多训练有素的绅士,在就座前看见陌生的女人,会殷勤地介绍说:“您好,我叫XX。”女士会坐着自我介绍说:“晚上好,我叫……”可我国男人中未受过社交训练的大有其人,无动于衷地坐着,有的还一个劲地吸烟,旁若无人,所以,你应该向自己左右两旁的入主动自我介绍,然后,再考虑说话方式。如,“您住在哪儿?”这样开始还算好,可接着“做什么工作啊?”“哪个大学毕业啊?”都是忌讳的问题,因为别人很可能是难以相告的职业或是没上过大学。想知道对方年龄或结婚与否也不能直截了当地打听,这是常识。若无论如何都想知道,也必须通过第三者。
此外,在宴席间谈论有关政治、宗教、种族问题,这是西方和许多国家餐桌上的忌讳。因为可能引起意见对峙而产生不必要的争论。如果在宴会上大家都谈兴盎然,海阔天空,你千万不要打断他人。而要说些使众人普遍爱听的话题,可轻松地进行下去。你若能在宴会上如此瀟洒自如,那你一定会显得与众不同。
总之,参加聚会时,要善于谈话与表达,能够使人一见如故,引入注目,显出强者的风姿。社交谈话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必须逐步学会如下要领:
(1)不要千方百计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应全力构思对方要听的话。说话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应吃准人们的兴奋点,用寥寥数语使对方兴趣盎然。
(2)不要絮叨不休,令人生厌,而应在对方感到回味无穷而渴望再听时,见机终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不要单独与一人长谈,给人以亲疏不一的感觉,应周旋于大众之间,使群体形象完美。
(4)不要表现自己的深奥哲理,而应去表达自己的学识渊博。交谈时,内容应有新有旧、有浅有深、有俗有雅、有远有近、因人而异。
(5)不要强烈地表现自己,而应始终抱着谦恭、随和的态度,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注意自觉塑造自身形象,自知偏于呆板者应活泼些;自知偏于拘谨者应大方些,自知偏于严肃者应和蔼些,自知偏于轻佻者应稳重些;自知偏于傲慢者应谦逊些,自知偏于卑夷者应尊重些;自知偏于锋芒者应含蓄些。注意说话场合、对象,求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