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兄这般匆忙,怕是这段时日过得乐不思蜀了吧!
"
虽说如此,但还是帮着一起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书籍。
什么《论语集注》、《四书概要》等,一看就是想要临时抱佛脚,害怕被王夫子惩罚的慌张模样。
然而,她的话音刚落,书房里传来茶盏轻叩的脆响。
“还在门外,等着为师去请吗?”
三人相视一眼,这才推门而入。
这时,就见王夫子站在在雕花屏风前,手中摩挲着那方刻有"
格物致知"
的紫檀木镇纸。
阳光斜照在他梳理整齐的发丝上,在案头铜香炉壁上折射出一道冷芒。
“过几日,崤山郡县学学子将要来我们临溪县游学,其实就是想同临溪县的学子切磋一番,以此来达到扬名的效果。。。。。。
据说,这一次来得学子大都是十六岁以下的秀才,最小也不过才十二岁左右的年纪……”
说到这里,他不由顿了顿,然后像是想到了什么,这才继续开口:
"
崤山郡县学,这次共来了十二名学子。
"
王夫子转过身来,把书案上的一卷朱砂名册打开,"
这十二名学子中,有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季明远,去年在崤山郡经学文会上说得三位老儒哑口无言。。。。。。
这周文昌更了不得,十四岁便写出《夏律通解》,听说,就连圣上对此也是夸赞不已。。。。。。"
诸葛云疏目光扫过名册上的批注,只见里面几个名字后面备注着:
算术奇才,诗文过人,更有精通礼法,熟读律典等朱批,甚至于,还在算学奇才上圈了一个大大的红圈。
不用想都知道,此次崤山郡县学学子来临溪县县学游学一事,并不简单。
就连王怡和张皓两人盯着朱砂名册上的批语,也是沉默不语。
王夫子看了眼面前的三位弟子,再次开口:
"
他们要在临溪县逗留三日之久。
"
然后,指尖点在一行小字上,"
每日辰时至申时,在县学明德堂设擂。。。。。。经学辩论、算术比试、即兴作诗、律例分析,四科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