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雅间内。
赵用贤和王祖嫡望着躬身拱手的沈念,连忙将其扶起。
二人完全明白沈念之意。
张居正纵然有千般不是,然当下的大明离不开他。
攻击张居正,不但无用。
而且对江山社稷、天下黎民,毫无益处。
二人皆是传统老派的官员,肚子里面学得都是“为臣者须遵纲纪守礼法,不平则鸣,惟论是非”那一套。
在他们眼里,张居正权倾朝野、只手遮天为实,违逆祖制、钳制言官是真。
缄口保身,绝非为臣之道。
二人打从心里认为傅应祯奏疏所言,并无大错。
但从沈念这番说辞来思考,张居正若无此等权势,新政也无法取得这般成果。
另外,他们也有私心。
当下的官场风气是:介直敢言,蔑视权贵,便是良臣。
一旦得名。
即使仕途不顺,回乡讲学,也能聚拢一众学徒,保障吃喝无忧。
不能青史留名,也能成为一方名士。
故而,擎举着“礼法祖制”,往死里上谏,无疑是一条人生捷径。
今夜。
沈念那句“大明江山最重,天下黎民最重,至于其它,皆不足道”,对他们有所触动。
他们视“名节风骨”如命,视“礼法国制”如命,然却没将“大明国运,社稷兴亡”作为头等重要之事。
当下世风如何,他们很清楚;当下新政的成果如何,他们也很清楚。
自古以来,朝事无是非,只有“利害”二字。
张居正在朝,利大于弊,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明白的。
只是让他们将“礼法国制”放在一边,像翰林检讨刘楚先那样,完全追随张居正的脚步,他们做不到。
此观念,非一朝一夕能改。
正如沈念预料的那样。
近日,赵用贤与王祖嫡确实对张居正柄国专政有所不满,他们在私下有所埋怨,也想找机会弹劾。
沈念不愿二人离朝外放,故而才有了今夜的交谈。
赵用贤想了想,道:“子珩,我已知你意,何为忠,何为奸,何为对,何为错,应以长远目光来看,今日愚兄收获颇深,待我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我也是。”王祖嫡也一脸认真地说道。
不多时,三人便散去了。
沈念做完此事后,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他知晓,更改一个人的观念很难。
但若待他们上奏弹劾后再规劝,便没有回头路了。
沈念不求他们支持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