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狡猾惜命的尚可喜
奉命从九江南下,牵制明军的满清统帅,正是大名鼎鼎的满清三顺王之一的智顺王尚可喜。
历史上的尚可喜在平定广东之后,改封为平南王,驻藩广州长达二十年。
在后来的三藩之乱中,遭到二子尚之信的软禁而死。
但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响应吴三桂叛乱,从而保全了家族。
要知道这个家伙,向来以好色惜命著称。
要比其满清初年四大异姓王,他的战功最差,但却家族昌盛,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受到天命眷顾之人。
尚可喜打仗向来取巧,他绝不会向孔有德,吴三桂那般冲锋陷阵。
也没有耿精忠那般敢打敢拼。
这也是他军功差的原因,但他善于审时度势,绝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惜命的本事,堪称一流。
其次是好色,这家伙明面上的妻妾只有五人,但是侍寝的滕妾,却多达五十人。
在他的军中时常有扮着男兵的滕妾伴随左右。
为此,他的一生共有儿子三十七人,女儿三十二人,子孙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尚可喜是在九月二十八日,接到阿济格的军令,让他统军五万进攻南昌,牵制江西境内明军。
经过三天准备,十月初一他在九江城内,集结五万人马,开始出征。
但是,大军刚出城不久,南康府沦陷的消息,便传到了他手中。
得知明军一支人马,占领南康城,这让尚可喜立马停住了脚步。
不过,他也没有返回九江城,而是在距离府城五十里外的柴桑古镇驻扎了下来。
柴桑古镇本是江州主城,但因为遭到鄱阳湖湖水倒灌,从而迫使城中居民,搬迁到了德化县,也就是九江府附郭主城。
柴桑古镇虽然因为湖水原因,无法大规模建城居住。
但却并没有荒废,如今成为鄱阳湖西岸的一座码头。
与东岸的南康府附郭星子县,隔江相望,两地相距不足百里。
此刻,占据南康城的明军,正是张名振率领的神武军。
不过,张名振拿下南康城后,并没有对九江发起攻势。
兵力不足的他,自然不会傻的率领四万人马,去攻打屯兵十几万的九江城。
其次,两地虽然相隔不足百里,但辽阔的鄱阳湖入江口水面,足有十几里的宽度。
即便是枯水期,人马也无法轻易横渡。
没有船只的张名振,也只能隔江相望,屯驻南康城休整。
尚可喜率军在柴桑古镇屯驻了四天。
派出的斥候,打探到南康的明军,不但是一支步卒,而且没有渡江船只,根本无法渡江的消息。
尚可喜这才松了口气。
一群旱鸭子,还没有渡江的船只,自然对他起不到威胁。
也就是这样,十月五日,尚可喜率军再次开拔,两天之后进驻德安城。
德安是九江府下辖县城,距离南昌城也就有两天路程,百余里地面。
但是,因为鄱阳湖的原因,德安前往南昌这一路上,却是属于南康府的建昌和安义两县。
此时这两座陆地距离,更靠近南昌的两座县城,属于一块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