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师所言有理,今日大家都累了,都散了吧。”
李自成假借酒醉为名,打了个酒嗝,摆了摆手。
“微臣等告退。”牛金星率先拱手一拜,与刘宗敏率先退了下去。
李过在离开乾清宫时,却被宋献策所叫住。
“李将军,今日为何迟迟才入城?”
“军师,请到我军中一叙如何?”李过想了想,正好看到高一功的身影,当即又招呼对方道。
“阿舅,可否到我营地叙叙话?”
高一功看了眼宋献策,遂点头道:“世子相邀,岂敢拒绝?”
虽然高一功如今还不到三十岁,但他却是李自成夫人,如今的大顺皇后高桂英的弟弟。
李过作为李自成的养子,辈分摆在那里,故而李过虽然年长,可面对年轻的高一功,却始终以阿舅称呼。
高一功性情温和,因为得到姐姐高桂英的教导,待人接物,也向来亲切,从不恃宠而骄。
为此,李自成也十分喜欢这个小舅子,常让他侍奉左右,予以的赏赐,从来不比李过少。
三人出了宫门,骑上战马,很快就来到东安门营地。
“军师,阿舅,今日我迟迟未能入城,除了在东安门救火外,主要是遇到一个自称韩烈的人。”
随后李过把当时的情况,给二人说了一遍。
“那个韩烈,当时戴着白狼面具,虽然看不清容貌,但他目光如炬,胆色过人,手下步卒,清一色火器。”
“还有一支精骑护卫左右,人皆双马,人马披甲,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
通过李过的一番叙述,宋献策和高一功,一时都陷入了深思之中。
“辽东各镇人马,至少还有十万明军,其中以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最为精锐。”
高一功在思虑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不打败或收降辽东的兵马,京师肯定守不住。”
“只要击溃或收降辽东的兵马,我们才能解决后顾之忧,以及稳住边境安全。”
“进而南下山东,江南,平定天下。”
宋献策点点头:“高将军所言有理,这也是在下,为陛下制订的战略部署。”
“那韩烈提醒世子,小心吴三桂,不可与建奴鞑子交战,其中怕是有阴谋啊。”
这个时候,通过宣府,大同,居庸关沿途投降的明军守将姜瓖,王承胤,唐通等人之口。
宋献策,高一功这些人,对辽东的明军情况,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蓟辽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二人手中仅有督标,抚标两营人马,兵力一万多人,倒也不足为惧。
但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中可是有三万精兵,加上柳沟,蓟州,宁远各镇的明军,至少有十万人马。
若是这支兵马,汇聚道山海关,与吴三桂汇合在一起。
虽然未必能够攻打燕京,但要防备这么一支人马,那么大顺军必须屯兵二十万,才能守住京师周边各镇。
否则京畿周边各府州县,随时会遭到这支人马的攻击。
故而在进入京城之初,无论是牛金星,还是顾君恩,都认为拿下燕京之后,当先招抚蓟辽总督王永吉和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若能够招降二人,不但可以迅速安定辽东局势。
还能让这些人,挡住辽东的建奴鞑子。
如此以来,大顺主力,至少可调拨二十万大军入山东,下江南,从而定鼎天下。
宋献策虽然精通奇门遁甲,道家术数,但他终究不是神人,没有见过韩烈和吴三桂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