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没有把握说服其归顺,但若是必要的话,拿下太平府后,我可以前往诈开城门,引领大军入城。”
谢三宾这话一出,不单单孙之獬,纳穆泰和刘芳名等人,包括堂下的土国宝一众将领,看向谢三宾的眼神,都透着古怪之色。
一个小小的地方知府,竟然有如此人脉,这点着实让人震惊。
但想想又不觉得奇怪,谢三宾是钱谦益的门生弟子,作为江南名士的他,在江南这片区域,人脉本就是他们这些东林党,最拿手的好戏。
历史上钱谦益在南京城门归降,在江南地区东林党的士族来看,不但不丢份,还是明智的选择。
钱谦益身为东林魁首,江南士林领袖,他这一跪,也就等于保住了江南士林所有人的荣华富贵。
因为在他们看来,谁做皇帝无所谓,家族利益才是第一。
这就是当时江南士族们普遍的看法。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满清建奴会那么凶残。
不但要他们剃发易服,还喊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并且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手段。
从而彻底把江南士族震慑住了,在屠刀的威胁下,也压弯了他们的膝盖。
谢三宾无疑是一条忠实的走狗。
也把一个儒家文人的卑躬屈膝,厚颜无耻,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他毫不犹豫充当了带路党。
当天下午,他便带着一队随处,马不停蹄赶去了太平府。
当满清武英郡王,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在赶来池州的路上,接到孙之獬和纳穆泰送来的消息。
一脸不屑的他,冷冷的笑道:“南明的这帮软骨头,固然都是一群贱狗,给一根骨头,他们就会跪在地上舔食啊。”
“传我军令,各军加快速度,天黑前赶往池州。”
“命令刘芳名,纳穆泰分兵出击,立即向太平,宁国推进。”
“康喀赖,李国翰各率五千人马,向徽州进攻,务必以最快的时间,攻占徽州。”
“传令佯攻安庆的巴颜,图伦,佟岱各旗,加大攻势,务必牵制住安庆的明军,我要让他们自顾不暇。”
“还有,命令九江的尚可喜,朱玛喇,柯永盛各部,务必守住九江,确保后方和运粮路线的安全。”
“决不能让江西的明军,有可乘之机。”
进入战场的阿济格,整个人的气质,变得睿智而深沉。
作为满清开国名将,他的指挥作战的能力,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即便是几十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也是如臂驱使,尽在掌握之中。
十月十九日,经过两天两夜的横渡,韩烈率领的各军主力,顺利渡过鄱阳湖,在南康府治下的都昌码头登岸。
十几万人马,靠着吴山镇码头的渔船,粮船来回两天两夜,得以顺利渡过鄱阳湖。
但相比起走陆地迂回,不但节省了两天时间,还让将士们保存了体力。
“大将军,神武军送来急报。”
在都昌城内驻扎的韩烈,得知军队全部横渡完毕,正在思考下一步作战计划时。
吴六奇飞奔着跑了进来,把张名振送来的急报递了上来。
韩烈接过密封的军报,拆开之下,迅速的阅览了起来。
“启禀大将军,我军于十八日,奉命赶往东至县城途中,遭遇一股万余人的清军。”
“经过一场遭遇战,击败清军,从俘虏口中获悉,池州已经失守,清军主力正在向太平府推进。”
“与我部遭遇的清军,领兵大将是敌酋阿济格帐下的汉军都统李国翰部。”
“另外还有一部人马,由满洲大将副都统康喀赖统领,由石台县方向,往徽州府的歙县,休宁而去。”